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知识要点(12)

来源:中华考试网 发布时间:2014-04-25

  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

  考情分析

 
 
中医执业
A1
A2
B1
中医执业助理
A1 
A2
B1
考查要点
概述
 
0
0
0
概述
0
0
0
行气
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
3
3
1
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
2
0
1
降气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小半夏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
9
0
0
苏子降气汤、旋覆代赭汤
0
0
1

  在理气剂基本内容中,历年执业医师考题主要集中在行气代表方剂的功效、主治证候和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中;助理医师考题出现较少,主要集中在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苏子降气汤的功效和主治证候中。

  知识要点

  概述

  1.概念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适用于各种气机郁滞和气逆不降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2.使用注意 ①应注意辨清病情的寒热虚实与有无兼夹之证,分别予以不同的配伍,使方药与病证相合;②理气剂多由芳香辛燥之品组成,易伤津耗气,应中病即止,勿用过剂,尤其对年老体弱,以及孕妇或素有崩漏鼻出血者,更应慎用。

  行气

  见表4-38。

  表4-38 行气方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

越鞠丸
组成药物
苍术、川芎、神曲、香附、栀子
功效
行气解郁
主治证候
六郁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暖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配伍意义
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为主要药物(执业2001/2003);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均为辅助药物
半夏厚朴汤
组成药物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效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助理2006)
主治证候
梅核气。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者(执业2001)
配伍意义
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厚朴下气除满,茯苓渗湿共为臣。重用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助厚朴开结散郁,共为佐使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药物
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
功效
通阳散结,祛痰下气(助理2000)
主治证候
胸痹。症见胸满而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上抢心,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者(助理2000)
配伍意义
枳实下气破结,消痞除满;薤白通阳散结宽胸;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三药同用,通阳散结之力颇强

  (续表)

金铃子散
组成药物
金铃子、玄胡
功效
疏肝泄执,活血止痛
主治证候
肝郁化火证(执业2006)。症见胸腹胁肋诸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配伍意义
金铃子疏肝行气,清泄肝火为君药。玄胡行气活血止痛,以增强金铃子止痛之功,为臣药
厚朴温中汤
组成药物
厚朴、陈皮、炙甘草、草豆蔻仁、茯苓、木香、干姜、生姜
功效
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主治证候
脾胃伤于寒湿。症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者(执业 2002/2003)
配伍意义
重用厚朴,行气下气,燥湿温中为君药。草豆蔻行气燥湿,温中散寒为臣药
天台乌药散
组成药物
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执业2000)、巴豆
功效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证候
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症见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者
配伍意义
乌药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为君药。青皮疏肝破气,木香理气止痛,小茴香暖肝散寒,高良姜散寒止痛为臣药
暖肝煎
组成药物
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
功效
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主治证候
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气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
配伍特点
邪正两顾,标本兼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

  降气

  见表4-39。

  表4-39 降气方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

苏子降气汤
组成药物
苏子、半夏、当归、炙甘草、前胡、厚朴、肉桂、生姜、大枣、苏叶(执业2002/2005/2006)
功效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证候
上实下虚之喘咳证。症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舌苔白滑或白腻者(助理2000)
配伍意义
苏子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君;半夏、厚朴、前胡祛痰止咳为臣,合而治上实之证。肉桂温肾祛寒,纳气平喘;当归养血补肝,与肉桂配伍以温补下虚,并主咳逆上气(执业2000)
定喘汤
组成药物
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执业2002/2004)
功效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主治证候
哮喘咳嗽。症见喘咳痰多气急,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配伍意义
麻黄宣肺散寒平喘,白果敛肺定喘祛痰(执业2000),共为君药。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共为臣
旋覆代赭汤
组成药物
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炙甘草、半夏、大枣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执业2002/2004)
主治证候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配伍意义
旋覆花下气消痰为君,代赭石重镇降逆为臣,二者配伍,镇冲逆而除噫气(执业2003)
小半夏汤
组成药物
半夏、生姜
功效
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主治证候
痰饮呕吐。呕吐痰涎,口不渴,小便自利,舌苔白滑
配伍意义
半夏祛痰降逆和胃为君,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为臣
橘皮竹茹汤
组成药物
橘皮、竹茹、生姜、甘草、人参、大枣
功效
降逆止呕,益气清热
主治证候
胃虚有热。症见气逆不降,呃逆或干呕者
配伍特点
甘寒之竹茹与辛温之橘皮、生姜相伍,则清而不寒;益气养胃之人参、大枣、甘草与行气和胃之橘皮相合,补而不滞

  (续表

丁香柿蒂汤
组成药物
丁香、柿蒂、人参、生姜
功效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主治证候
胃气虚寒。症见呃逆不已,胸痞脉迟者
配伍特点
温中有补,寓温补于降逆之中

  活学活用

  1.越鞠丸的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六郁,虽言六郁,但侧重于气郁(肝气郁滞),故本方着重于行气解郁,并配活血、燥湿、消食、泻火之品,使气行则血畅,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临证可根据六郁的偏重,调整药量或加减药物。组方仅用五味,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无解痰郁的药物。因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化痰药。

  2.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三方功用主治异同点

  相同点:三方均有降逆止呃、益气和胃之功,而治胃气上逆诸证。

  不同点:旋覆代赭汤并能化痰,用于胃虚痰阻,气逆不降所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橘皮竹茹汤并能清热,用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的呃逆或呕哕;丁香柿蒂汤并能温中,用于胃气虚寒,气逆不降所致的呃逆不已,胸痞脉迟者。

纠错

我要收藏】 【进入社区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