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国考心得技巧:那些年共同借鉴前辈们的经验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3-01-2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994年 正式国考第一年 竞争并不很激烈
1994年7月30日,人事部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组织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的首届招考。此后3天全国有近14000人咨询,新闻界称之为“万人赶考公务员”,最终4400人正式报考30余个国家机关的490个名额。“我感受最大的就是人们的确有很强烈的改革渴望,也认可这种公开、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程连昌是原国家人事部常务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行领导小组组长,亲身经历了公务员考试制度确立和实施的全过程。
程连昌回忆,当年他去了几个考场,考场内课桌被拉开距离,考生们很严肃。“我也参加了几场面试,每场都有七八位考官,包括招考单位主管司长、所需岗位的负责人、还有各方面有经验的专家。这样既有了解岗位的人员,又有擅长考查多种能力的专家,从不同角度考核人才。”
李涛(化名)便是参加了当年的公务员考试,并被择优录取进公务员系统的,提起1994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李涛直言“就像做梦一样端上了铁饭碗”。
这名出生在河南农村的小伙子,读书时就凭自己努力考到北京大学读书。1994年,李涛大学毕业,那时的大学生找工作还靠分配,“国家机关的待遇并不好,所以虽然有不少人考虑考试,但避而远之的还是大多数。”
那时,国家机关一般都是通过大学生毕业分配的渠道引进新人,“要学校推荐的。”这些对于没有丝毫背景的李涛很难,按照分配,他准备去一所学校教书。但没想到学校还没去,他便听说了人事部将组织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的消息,“我当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费了半天劲才向父母解释清楚公务员就是老说法中"工人、农民、干部"中的"干部"。”李涛说,“当时我和我父母心里都觉得不太可能。”不过,李涛的父母都是农村人,仍然希望儿子将来能“端铁饭碗吃皇粮”啊!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经过了笔试、面试,李涛一路过关斩将居然得到了公务员的录取资格,“得知被录用的那天晚上我还梦见自己被骗了。”李涛说,“我父母得知儿子当上国家干部后高兴得直哆嗦,还特意去祖坟烧了次香,现在想想真是好笑。”
在李涛看来,真的是一场考试改变了他的一生。如今,李涛已经是一位处级干部,工资从六七百元涨到五六千元。虽然不是同学中挣钱最多的,但他已经很满足了。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