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行测指南:走出细节理解型题"陷阱"
来源:中公教育发布时间:2012-07-1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是政法干警考试行测试卷中的固定测查模块,而且在整套试卷中始终占据较高的比重,因此对这部分知识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细节理解型题目是片段阅读中的一种常考题型。细节就是指文段中那些常常容易被人忽略、易混淆的部分。做细节理解型题目,关键是要细心。除了细心外,还需知道命题人喜欢从哪些方面,或哪些词语来设置错误选项。
细节理解型题目中有些选项是对原文表述的同义或近义替换;有些选项是对文段细节、概念的理解或引申;有些选项则是根据文段的表述进行推断。根据以上细节理解型题目的命题特点,中公教育考试研究专家特总结了细节理解型题目的七大常设陷阱,帮助考生走着陷阱,快速突破细节理解型题目。
(一)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指的是命题人依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
原材料:①网络媒体是一个新兴的传播工具,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通过网络,可以反映各个方面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需求和看法。
设错示例:②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
中公点拨:①句中并没有将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进行对比,②句中的“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属于无中生有。
(二)颠倒黑白
“颠倒黑白”是将正确的说成错误的,错误的说成正确的一种设错陷阱。
原材料:①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哲学、美学及各种艺术形式始于此,西方的音乐文化也由此开始。
设错示例:②西方的音乐文化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不相同。
中公点拨:②句颠倒黑白,明显与①句意思相悖。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