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两种重要的议论文
来源:华图教育发布时间:2012-01-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策论文
以政策、时事为写作内容的议论文,与平常议论文写作要求基本一致,论点、论据与论证三者缺一不可。所不同的是策论文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后,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
策论文写作是机关公文写作的重要科目,是机关工作人员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的主要手段。历史上,策论文长期应用于科举考试中,即使是在八股文盛行的明清时期,策论依然是最后殿试的主要考试内容。现时代,策论文是公务员资格考试必不可少的项目。
1.策论文的写作
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通过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关注到次要问题。
论述时一定要注意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各个部分的详略安排,要视考题而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块,究竟哪一部分是文章应该探讨的主要问题?根据题干部分的表述,是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来的。当然,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次要内容略写,不等于不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部分还是要尽量完整。
2.真题举例
申论考试的最后一道大题一般都要求应试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文章体裁以议论文为主,但对写哪种类型的议论文一般不作要求。近年来,有些省市的申论考试对议论文的类型有了明确的要求。
如2008年上半年广东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第三题:
根据给定全部材料(仅限所给材料),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型文章。要求:结构完整,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条理清晰,行文流畅。(50分)
又如2008年云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第三题:
针对所有材料反映的问题,自拟标题,就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提出对策并进行论证。要求:针对性强,重点突出;论证有力,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1000字。(50分)
此题虽然没有直接要求写一篇策论型文章,但是根据题目中“提出对策并进行论证”一句可知,此题要求写作一篇策论型文章。
(二)政论文
“文如其人”,文品如人品,文章的逻辑性反映了作者思考的严谨性,思考能力强的人其写作能力也必定高人一筹;反之,思考没有广度和高度,写作也不会有广度和深度,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其文也不会震人心魄。但一个人写作能力、思考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积淀和潜心研究。政论文作为一种议论文体,其主要任务是议论“为什么”,在写作上具有主旨突出、结构简明、行文流畅等特点。这三个方面是辩证统一关系,而且是写好政论文的必备要素。
1.主旨突出
这是写作政论文的目的。主旨是写作文章的主要目的,文章开头要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向读者表明自己的观点。如同说话一样,观点一定要明确,否则,说一千道一万,也会不知所云。所有政论文都有一个主旨,并且主旨一定要突出,观点鲜明。说什么,想怎么说,都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从头到尾都要为中心观点服务,要用清晰的语言文字阐述观点,详略得当,重点部分重点突出,泼墨如洒;次要部分言简意赅,惜墨如金。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2.结构简明
政论文必须结构简明,结构简明要做好两个方面:
(1)逻辑严谨。这是保证政论文结构简明的前提。逻辑之所以有力,就在于它毋庸置疑的严谨性。一个人说话条理清楚,写文章也应文理通顺、思想清楚,对问题进行严密的思考,并能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把它清晰地表达出来,这也就是要讲究条理性。政论文融议论和说理于一体,它的写法就需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要善于运用辩证法的思维和方法于字里行间,凡事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论述,见到其利,也要能预见其弊;行文时能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局部,先抽象后具体,先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后着力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样才能使文章逻辑严谨,思想深邃,力透纸背。也只有把文章写得言之成理,行之有据,才能更好地说服读者,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2)文章整体框架结构明晰。 政论文整体结构要由简驭繁。政论文要能做到“删繁就简三秋树”,一篇政论文不要超过七个点进行论述,一般3—5个点足以说明主旨。三段式逻辑是逻辑中最基本的结构,也最简单最有力,当然,这种简单是正确逻辑前提下的简单。
政论文整体框架要能俯视全篇。政论文整体构架要脉络清晰,统领全篇。引、议、联、结四个层次之间要详略得当,要联系实际,重点议论,重点问题要能上升到理论高度重点论述。
文章局部论述要能逐层深入。整体框架明晰是言之成理的基础,局部条分缕析是重要保证。没有清晰的局部结构,整体框架再好也显空泛。因此,政论文局部论述应该能够鞭辟入里,抽丝剥茧,逐渐具体,层层深入。如对企业党组织和行政关系的论述,无非就是人和事,因为,事由人做,而且事本身对人也会产生影响,要抓住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入论述。
局部和整体要能相互呼应。整体和局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由局部构成,局部是整体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局部应该时刻为表现整体、为充实整体服务,整体也应该充分发挥出宏观指导性的作用。
以《厂务公开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一文为例:在论述要以人为本解决“三权”问题时,从知情权到发言权,再到执行权,层层入理,丝丝入扣,既符合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具体论述知情权问题时,再逐层深入,由要给知情权,到敢给知情权,再到善给知情权,由应该给,到敢于给,再到怎么给,整个逻辑清晰,思维严谨。由思想认识到胆量气魄,再到实际措施,也符合新闻学what、do、how典型的三段式逻辑理论,一步一步引领读者展开深思,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3.行文流畅
行文流畅,这是写好一篇政论文的重要手段。主旨明确,结构简明,但要恰当地表达出来,让读者接受,必须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和工具手段,简明扼要的行文就是写好政论文的有效手段。要做到行文流畅,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过渡自然。文章是由多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有一定逻辑性的整体,各个局部之间起、承、转、合要如行云流水,笔随意至,而不能无病呻吟,更不能横生枝节,否则,就会出现叠床架屋、拖沓冗长的弊病。
(2)要有强烈的理论性。这是写作政论文的基本要求。政论文以议论和说理为主,但文章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感情用事,也不能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政论文论述应该加以归纳和提高,丰富和深化一般的原理,要从“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认清本质。这样就能使政论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3)语言要具有高度概括性。这是写作政论文的客观要求。中华民族语言博大精深,具有表述的多样性和传意的丰富性,也具有范围的针对性。语言具有不同的词汇族群,不同文体对语言用法要求是大不相同的,要求用词规范、典雅、贴切、生动。政论文需要对具体事物在理论上有独到分析,它要求语言具有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往往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文章的理论性越强,则语言的概括性也就要求越高。
理解并掌握政论文的主旨、结构、行文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写好一篇有分量有力量政论文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党务工作者,只有从这三点的达成上狠下工夫,定好位,敢吃苦,才能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实际能力,从思考到成文均走向成熟。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