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环评师考试案例分析应试指导22
来源:中大网校发布时间:2011-12-23
2.开发状况与环境现状评价
(1)开发现状问题包括:
1)。开发过程回顾;
2)。区内现有产业结构、重点项目;
3)。能源、水资源及其他主要物料消耗、弹性系数等 变化情况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
4)。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5)。区内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2)区域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
区域环境概况 :主要包括开发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等主要特征;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除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所涉及的水环境、空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和生态外还应该特别关注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各类土地面积及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敏感区分析和保护现状。
(3)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生态适宜度评价一般采用三级指标体系,选择对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影响最大的一组因素作为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指
(4)开发区污染源分析
根据开发区规划的目标、规划、规划阶段、产业结构、行业构成等,分析预测开发区污染物来源、种类和数量。与建设项目不同,开发区的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入区项目的不确定、发展速度的不确 定、布局的不确定等。根据开发区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确定近、中、远期区域主要污染源。
主要因子应满足下列要求:
1)。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重点控制污染物;
2)。开发区规划中确定的主导行业或重点行业的特征污染物;
3)。当地环境介质最为敏感的污染因子。
3.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烟尘、粉尘、SO2.
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的主要内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COD、NH3、TN、TP等因子以及受纳水体最为敏感的特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