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考新大纲公务员考试热点分析与时政(2)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1-11-0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命题切入点 切入点1民生之源——收入分配(实现分配之公平) 
  时事点击
  ★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当年措施和五年部署,成为众代表委员们讨论审议审查的一个焦点问题,也引起了海内外舆论高度关注。这释放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信号:通过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开创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富的发展新格局。对此,很多网友评论说,这让我们看到了“共富新希望”。
  “两会”期间,GDP和基尼系数两个艰涩的数据引发了代表委员广泛的讨论,也被无数普通人反复咀嚼和品味。一个是中国GDP第一次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另一个是基尼系数向0.5靠近,越过了国际警戒线。其间的落差说明,我们在保持快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在落实科学发展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在扩大财富总量的同时,有待于更好地解决分配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1978年至2009年,城乡居民名义收入差距从2.57倍扩大到3.33倍。如果考虑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实际差距可能有5倍之多。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平均工资的2至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实际收入差距可能也在5倍以上。
  收入差距的形成与扩大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旧账,也有现实因素;既有区域与个体差异,也有体制机制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日益引发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担忧。特别是一些低收入者在收入增幅有限的情况下,承受着住房、教育、医疗等诸多问题的困扰;一些高收入者则因资源占有优势和财产性收入增加而形成可观乃至巨大的财富积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失衡和财富集中的“马太效应”。
  “两会”的议程显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正进一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代表委员不是用“紧迫”而是用“很紧迫”来表达对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急切心情。
  站在“十二五”开局的门槛上,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仅以做大经济总量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空间越来越小,发展的坐标迫切需要向更加注重全民共享与社会公平的方向位移。而这一转变过程就是要通过加快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来启动和推进。
  ★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富豪的财富增长速度仍然很快。9月8日,胡润研究院公布的2011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中国富豪人数继续快速扩大。其中,百亿富豪达到127位,比2010年增加三成,比2009年翻了近一倍;十亿美元富豪达到271位,比2010年增加四成多,比2009年翻了一倍多。
  作为人均GDP只有4628美元(2010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欧洲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等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但在富豪增长的数量比拼上,中国似乎优势明显。尽管如此,胡润仍然十分“乐观”地表示:“还有很多超级富豪潜在水下,不被我们所看到。”
  “胡润百富榜”对中国富豪的排名,是做了中国媒体该做但没有做的事情。没有做的主要原因是难度太大,失败的风险也大。目前,中国还没有完备的个人资产统计制度和税务稽查制度,个人财富极难统计。实际上,胡润即使使用现代的规范统计手段,也只能统计水面上的冰山大小,如被调查者的企业规模、销售收入和个人证券资产等,其背后的东西只能靠推算。
  一度,由于“胡润百富榜”数据不准确、关注范围狭窄、计算方法错误,甚至这种做法本身都暴露出了大量问题,让许多媒体和专家对“胡润百富榜”是否权威议论纷纷。然而,现在人们对胡润的不信任情绪已大大缓解,对他公布的“胡润百富榜”,即使含有水分,也一般能够容忍。所以说,“胡润百富榜”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一位著名评论家在《仇富——当下中国的贫富之争》一书中写道,在中国,“为富不仁”和“均贫富”的观念一样根深蒂固,上个世纪80年代,“万元户”就已经是让人们艳羡或另眼看待的富人了。30年后的今天,一个富豪阶层已经在中国出现,尽管坊间对此争议很大,但该阶层的扩张已十分明显。
  那么,国内有多少人能接受富豪阶层?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又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富豪的评价,涉及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即关于财产、财富在社会不同阶层的分配问题。如果财产的不平等和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富豪一族在社会分层处于什么位置,在什么情况下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当公众看见“胡润百富榜”时,提出的疑问往往是,上榜的那些人积累的财富,是靠自己的本事,还是靠其他门路获取的?富豪靠自己本事创造的财富大家无话可说,但当“富一代”的父母将财产传给“富二代”的子女,这显然不是根据本事大小来分配财产的。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富豪的财富是靠贪污腐败、走私贩毒、违法犯罪得来的,那么,公众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公平感,甚至反感。
  贫富悬殊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西方国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手段,其中居首要位置的是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征收。西方国家信用制度发达,居民消费多以信贷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刷卡,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量少,政府可以较清楚地掌握个人收入情况,征税也就有章可循了,逃税一旦被发现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绝非事后补充罚款就可以轻易了事。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拥有百万元的富豪阶层至少有1.1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5%。估计到2020年,富豪阶层的人数将达到2亿人。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富豪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富豪阶层还有多少增长空间?从近几年公布的“胡润百富榜”来看,富豪数量增长较快,其空间还难以估量。
  然而,中国富豪阶层不断扩大并不完全是好事,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或不公正,已经或正在加剧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豪过去曾被大多数中国人所厌恶,而今天他们却成了“香饽饽”,被许多人称道或追求。殊不知,在当今中国社会,“仇富”的种子正在不断滋生或蔓延。试问,当1.5亿左右的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见到富豪阶层增长,他们能高兴得起来,并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吗?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