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 山东
报名咨询热线:010-51268840、51268841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大纲  经验交流  考试教材  环评师考试论坛  网校课程
   辅导科目: 案例分析:真题|模拟题|指导  技术方法:真题|模拟题|指导  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模拟题|指导  相关法律法规真题|模拟题|指导 

2012年环评师考试技术方法考点33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8 16:29:25  来源:中大网校
  • 文章正文
  • 网校课程
  • 调查
  • 热评
  • 论坛

    第七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护

    第一节 地下水的运动

    一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地下水在岩土中的运动现象,称为渗流。按饱和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饱和渗流和非饱和渗流。

    饱和水带中的地下水运动,无论是潜水还是承压水,均表现为重力水在岩:层的空隙中运动。从其流态的类型来说可分为层流运动和紊流运动。

    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维流。地下水在渗流场中任意点的速度变化只与空间坐标的一个方向有关

    二维流。地下水在渗流场中任意点的速度变化,与空间坐标上的两个方向有关,二维流又称平面流。

    三维流。地下水流动在空间3个方向上都发生变化,呈现三维流形式。

    二、线性渗透定律

    线性渗透定律是描述重力水渗流现象的基本方程。

    渗透流量Q与水位差( h1-h2)成正比,表达式为:Q=KA( h1-h2)/△L

    渗透流量Q与断面积A成正比,与渗透路径长成反比。

    设u为通过孔隙断面的水质点的实际平均流速,n为岩土空隙度,则u=v/n

    因此,地下水的实际流速u大于渗流速度v.

    三、渗透系数

    由于水力坡度是无量纲的,因此K值具有和 V相同的单位,一般用 m/d或cm/s等单位。

    渗透系数是表征含水介质透水性能的重要参数,K值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舱的性质,如粒度成分、颗粒排列等,粒径越大,渗透系数K值也就越大;

    第二节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与转化

    污染物进入包气带中和含水层中将发生机械过滤、溶解和沉淀、氧化和还原、媳妇和解吸、对流和弥散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一 机械过滤

    机械过滤作用指污染物经过包气带和含水层介质过程中,一些颗粒较太。-质团因不能通过介质空隙,而被阻挡在介质中的现象。

    二、溶解和沉淀

    溶解和沉淀是水一岩相互作用的一种,存在于包气带的污染物在大气降水入渗作用下,包气带水在向下渗透时,会将污染物或由其转化产生的可溶物质溶解出未,下渗进入地下水。某些污染物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发生变化,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大于饱和度,一些已经溶解的污染物会沉淀析出。

    溶解与沉淀实质上是强极性水分子和固体盐类表面离于产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如果这种作用的强度超过了盐类离子间的内聚力,就会生成水合离子。

    三、氧化和还原

    氧化与还原反应是指污染物中的元素或化合物电于发生转移,导致化合价态改变的过程。氧化与还原作用受pH值影响,并与地下水所处的氧化还原环境有关。

    四、吸附和解吸

    吸附和解吸是污染物在土壤或包气带与水相、气相介质之间发生的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吸附为污染物由液相或气相进入固相的过程,解吸过程则相反。吸附和解吸影响着污染物与地下水、空气之间的迁移或富集,也影响着污染物的化学反应和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

    污染物质的吸附和解吸主要与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和污染物质被吸附在固体介质上的固相浓度有关。

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科目
主讲老师
精讲班
考题预测班
报名
课时 试听 课时 试听
周建勋
40
10
丁淑杰
40
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丁淑杰 40 10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冯老师 40 10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立即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后,请及时刷新页面!               [回复本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环境影响评价师论坛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课程咨询电话:010-51294794
报考直通车
 
考试简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经登记后
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考试时间:2010年考试时间预计为5月22、23日。
成绩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案例分析》4个科目。
                       MOR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