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教材(4)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1-10-2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四、十三大到十四大期间(1987—1992年)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
(一)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含义。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②起始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注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前提是社会主义,1949年建国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例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 从新中国成立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C.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D. 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首先排除AB,起点错误;然后排除D,终点错误。根据我国的奋斗目标, 2020年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但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C。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基本路线的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例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不动摇。
A. 改革开放B. 四项基本原则
C. 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故选D。
4.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982年,邓小平提出战略重点有三个: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实际上,我国已于1987年完成第一步(7年翻一番);1995年完成第二步(8年翻一番),在人口增长3亿的情况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GDP1000美元)。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
1990年以来,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局面消融,自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在此背景下,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
1.社会主义本质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要搞清楚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三个有利于”
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十四大报告又指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例7】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
A. 解放思想,敢于实践B. 少搞争论、多干实事
C. 否定阶级斗争存在论D.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BD。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少搞争论、多干实事,同时也有利于解放思想、敢于实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但并没有否定阶级斗争的存在,故排除C,选A、B、D。
市场经济
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扫除了思想障碍。
(三)开发浦东
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市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1993年1月浦东新区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副省级新区。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