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辅导:言语理解与表达
来源:中公教育发布时间:2011-10-2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效备考策略
高分第一步:掌握两大核心方法
第二部分总结了言语理解两大题型的核心解题方法:逻辑填空——语境分析法,片段阅读——关键信息识别法。要注意相关知识的适用条件与应用要点,找准解题关键,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高分第二步:了解题型特点
第三部分深入分析了言语理解两大题型,揭示了各个小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逻辑填空讲解了词义、语法、语用以及成语等内容,其中词义是重点,成语是难点,要熟练掌握易错成语的词义及用法。片段阅读的重点是主旨型、主题概括型、细节理解型和语句连贯型,尤其要加强对前两种题型的复习。
高分第三步:演练真题、巩固提高
本章第四部分精选了40道公务员考试真题,以供大家练习。但仅做这些题目远远不够,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练习,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需用专项题库来进行配套练习。做真题时,一定要规定时间,并仔细揣摩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做完真题后,要多总结,查漏补缺。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知识
第一节语境分析法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狭义的语境主要指的是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言语片段之外的社会环境,如写作背景。汉语词义往往是多重的,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真正确定词语的含义。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题目单纯考查词义的题目越来越少,多数题目都把考查重点放在了对特定语境的分析上。如何进行语境分析?可主要利用对应分析法和情境展开法。
■ 情境展开法
对应分析法是快速突破逻辑填空的有效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逻辑填空题目都能在上下文中找到明显的线索。对于这种情况,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进行语境分析了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前文我们讲过,语境有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之分。狭义的语境主要指上下文语境,适用对应分析法;广义的语境是指言语片段之外的各种情境条件,它涉及到的则是另一种重要方法——情境展开法。
所谓情境展开法,精髓就在于“展开”,它要求考生开阔自己的思路,把关注的视角从单个的词语、句子,扩展到整个文段、文段的写作背景甚至是生活常识,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判断题目答案。
●从材料背景角度展开
基于用词规范性的要求,逻辑填空题目中的材料一般都选自权威的网站、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以及一些名家著作。这就决定了逻辑填空材料用词书面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出题人会设空的地方通常都是材料中内涵较深刻的词语,且具有非此不足以表达的独特性。考生在做题时须认真体会逻辑填空待选词语的这些特性,结合相关背景斟酌选择。
「例题1」(2010.联考)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 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再借助 的设备来读取、复制和传输。
A.存储 先进 B.记录 特定 C.保存 固有 D.记忆 专门
解析:此题答案为B.本题结合材料背景进行考虑更容易得出答案。题干是对电子书下的一个定义。结合我们平时对电子书的认识,可以知道电子书是区别于传统纸质书的电子出版物,它不能直接阅读,而需借助电脑或掌上阅读器之类的设备。“先进”含义太笼统,不足以形容电子书需要电脑之类特有设备来阅读的特点,排除A;电脑或掌上阅读器并非电子书本身就有的,因此用“固有”也不合适,排除C.“记忆”不能与“在”搭配使用,排除D.所以本题答案为B.
● 从事理常识角度展开
除了用常规的言语方法解答逻辑填空外,包括事理常识在内的一切背景知识都可以被运用到解答逻辑填空的过程中来。甚至于,从常识角度理解反而能更快地找到破题点。逻辑填空中常常涉及到的常识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术语、经济规律、基本常识、生活逻辑等。
「例题2」(2010.国家) 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 ,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当一面 学习 B.臻于佳境 复制
C.如鱼得水 把握 D.游刃有余 控制
解析:此题答案为B.此题乍一看很不好判断哪个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我们跳出题目的范畴,从生活常识来判断就可以迅速确定答案为B.突破口在第二空,“做人……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运用我们的日常逻辑思维判断一下: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学习”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排除A.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把握”的吗?答案也为否,排除C.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控制”的吗?答案仍然为否,排除D.A、C、D三项都排除,答案为B.由此题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公务员考试是对大家的综合能力的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不是简单的语文题,所以大家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时一定要打开思路,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思考。
第二节关键信息识别法
片段阅读重点考查的是迅速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把握文字材料主旨的能力。要快速准确地解答片段阅读题首先要能抓住文字材料的重点、关键信息。
何谓“关键”?“关键”是比喻紧要的部分或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片段阅读题目来说,它就是对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文段材料内涵最有帮助或最有效用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文段的论述对象和重点、划分出文段的结构,继而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锁定正确答案。
根据特性不同,“关键”信息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暗示信息。
■ 关键词
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主要有以下几种:高频词、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提示文段重点或结构的词。
● 高频词:确定文段论述主题、重点
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称为高频词语。反复通常表强调,故高频词一般都是文段的中心词,与文段的主要内容或主旨密切相关。因此解题时要注意高频词,尤其是解答主旨类题目和主题类题目时可直接锁定包含了高频词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请注意 比较常见的高频词有两种——名词和动词。当高频词为名词时,则文段的主题应与此相关,此名词在选项中一般作主语;当高频词为动词时,为文段论述的重点,在选项中一般充当谓语,或可转化为名词性短语。
「例题1」(2011.国家) 信息时代里的企业就像一个完整的人,组织如骨骼,资金如血液,信息如神经。信息流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顾客需求是刺激源。在统一的数字神经系统下,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再到执行者,从人到机器,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用一个大脑思考。这颗数字大脑不仅要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还要在对这类信息资源的筛选和分析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拓展进步的空间,打造时刻贴近顾客需求的无缝隙的服务品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打造知名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B.应高度重视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
C.如何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D.信息系统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解析:此题答案为D.归纳内容可知,文段把信息时代的企业比作一个完整的人,由“信息如神经,信息流就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如果信息可以一路畅通,整个企业就能……”可知,文段是在强调信息对企业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