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之对应分析法二
来源:中公教育发布时间:2011-10-2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四)递进关系
例题4: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 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当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 .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苦涩 奢望 B.辛酸 奢求
C.历练 幻想 D.风雨 梦境
解析:此题答案为A.由第一空句后的“回味”可知,这里所填的词语应与味道有关,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苦涩”和“辛酸”,排除C、D.人们常说“忆苦思甜”,故会引起回味的一般是苦味,而不是酸味,由此排除B,答案为A.
名师点评 本题较简单,只要考生注意到第二空前后句存在递进关系,进而认识到第二空所填的词语应与“希望”意思相近但比其程度更重,即可锁定A项的“奢望”。
二、逆对应
逆对应,就是文段中上下文的若干词句从反面提示了应选词语的信息。当文段中存在诸如转折关系、并列关系、背离关系等逻辑关系时,考生可考虑此种对应。
(一)转折关系
例题5:(2010?国家)回到故乡时,发现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们曾经拥有一个 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这个村正在 而又急遽地转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好 不着痕迹 似信非信 B.淳朴 潜移默化 漠然无知
C.单一 默不作声 懵懵懂懂 D.封闭 悄无声息 浑然不觉
解析:此题答案为D.“潜移默化”强调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村子的转型不可能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急遽”的,据此可排除B.“不着痕迹”、“默不作声”、“悄无声息”都含有悄然无声的意思,正因为村子的转型具有“快”和“无声”的特点,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没有意识到,与此对应的词语为“浑然不觉”。
名师点评 第二句中转折词“但是”前后表达了两种不同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和村里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代表着开放、现代,那么与之相对的村里的世界则应是封闭、传统。故第一空中填“封闭”最贴切。
(二)并列关系
例题6:(2010?国家)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表还有不够 之处,但它的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 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细致 子虚乌有 B.精准 虚无缥缈
C.合理 扑朔迷离 D.精确 空穴来风
解析:此题答案为B.第二空需要填的是一个修饰“传说”的成语。由“不是……而是……”可知前后句子构成并列的逆对应关系,对应“可信”的历史,可推知前文说的是传说的不可靠性。“扑朔迷离”指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楚。看不清楚并不代表不可靠,排除C.“空穴来风”这个成语比较特殊,原意为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故有“空穴来风,未必无因”的说法。后常被误用作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甚至有部分字典也接受了这一用法。但在考试中出现,通常仍应按原意去理解做题。据此排除D.第一空中,修饰“年表”这一对象,通常侧重的是准确与否,而非细致或粗糙,故本题选B.
(三)背离关系
例题7:(2010?国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岗位是个人历练成长的基石。除了极少数的人能 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都必须走一条相同的路:在岗位上磨炼,依托 奠定未来事业的基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直接 组织 B.主动 团队
C.独立 同事 D.一手 集体
解析:此题答案为A.在创建自己的事业时,人或多或少都会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独立”、“一手”不合句意,排除C、D.句中“极少数”和“大多数”提示语段存在背离型逆对应关系,在辨析A、B两项时,可把选项中第一空词语代入句中一一验证。
A:极少数人能直接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只能间接完成;
B:极少数人能主动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只能被动完成;
显然B项不合常理,可排除。答案选A.题干说的是大多数人需要在岗位上磨炼,借助岗位这个“基石”来积累经验与资本从而创建事业。
热点新闻: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