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之对应分析法一

来源:中公教育发布时间:2011-10-2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公务员辅导咨询

汇集公务员培训权威机构,权威解答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

zaixuanzixun

    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题目单纯考查词义的题目越来越少,多数题目都把考查重点放在了对特定语境的分析上。对应分析法是进行语境分析的一种方法,也是快速突破逻辑填空的有效方法。对应分析法主要适用于有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的语境。命题人通常会在空缺处的上下文设置一些提示信息,这些信息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一定呼应关系。对应分析法就是通过揭示这种呼应关系,帮助考生寻找解题思路。下面,教育专家就结合真题对对应分析法进行讲解,帮助考生理解与复习。

    逻辑填空题中的对应关系主要分为正对应和逆对应两种。

55b84ed570476424902180bbc96aa0ee.gif

    一、正对应

    正对应,指的是文段中上下文的某些词句从正面提示了正确答案的信息。

    (一)解说关系

    例题1:(2008?国家)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          ,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          ,在某一细节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          ,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无法          .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察秋毫  周密  威慑力  搪塞  B.明辨是非  周详  使命感  推脱

    C.抓大放小  透彻  好习惯  塞责  D.高瞻远瞩  入微  内聚力  敷衍

    解析:此题答案为A.本题材料不长,却设了四个空。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方法是选定一个突破口,然后分项排除,最终锁定。突破口的选择因人而异,本题中第一空和第三空均有明显的提示信息,适合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与第一空构成解说关系的正对应。由此可知公司领导要注意细节,相关的只有“明察秋毫”:“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与“形成          ”(第三空)构成解说关系,“不敢”提示了公司领导要形成的是“威慑力”。由这两空可知,A为正确答案。

    (二)概括关系

    例题2:(2010?联考)有研究表明,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          .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便是最          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A。必然性  乐观    B。规律性  简单  C。突发性  粗略  D。周期性  保守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阅读题干可知,第一空与“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构成概括关系的正对应,“每”在此表示同一动作有规律地反复出现,由此可知,第一空只能选“规律性”或“周期性”。与“简单”相比,“保守”侧重于指一种底线或最低的限度,与后面的“至少”对应更恰当。因此本题答案为D。

    (三)顺承关系

    例题3: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          、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          ;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渗透  排挤       B.结合  无视

    C.渗透  轻视       D.结合  限制

    解析:此题答案为C.“三个阶段”对应“三个时期”,因此第一个空格应与“融合”相对应。与“结合”相比,“渗透”的程度更深,与“融合”所表达的互相影响、不分彼此的意思更贴近,据此可首先排除B、D.

    第二空中,分号前后的句子分别说明了两种错误倾向造成的后果。由“过分强调人文教育会带来对科技的漠视”可知,过分强调科学教育同样也会造成对人文的漠视,C项中的“轻视”与“漠视”的含义最贴近,故本题选C.

热点新闻:

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top50最冷职位表  top50最热职位表 职位表查询

                     报考人数总汇 无人报考职位表  招生简章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全方位公考复习攻略

更多>>

公考交流

进入论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