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报名进行中,小编特编辑整理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资料、试题,希望对您的考试有所帮助! 49 关系场效应 在角色群体的活动效率中,既可能产生增力作用,也可能导致减力作用。 "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这种情况下"1+1+l"大于3.这在群体成员活动的效率角度上,称之为"群体的增力作用". "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种情况下的"1+1+1"却等于0了。这在群体成员活动的效率角度上,称之为"群体的减力作用".这种由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组成的群体产生的内聚力或摩擦力,在社会心理学上,统称为"关系场效应". 50鸟笼效应 人最难摆脱的是无谓的烦恼。1907年,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俩人打赌。 詹姆斯说:老伙计,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笑着摇头: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想过养一只鸟。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纳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到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甚至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最后,出于无奈,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佛经云:人最难摆脱的是无谓的烦恼。许多人不正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或张开一只袋囊,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东西吗? 51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很容易发生在过分讲究"1"和"0"角色分配的情侣身上。经常有一方抱怨自己的bf不懂得付出,只是一味地索取,而对方则不以为然地觉得这是作为"老公"应该尽的责任。究其原因,正是在于两人的关系长期只是陷于单一的流向。一开始,作为"老公"的一方确立了自己"1"的角色以后,为了显示自己男人的宽大肩膀用心呵护自己的爱人,不断地从各个层面的付出,另一方则拼命地体现出自己的"小鸟依人"感。久而久之,"过度理由效应"便产生了作用,两人不自觉地将情侣关系的定位留于浅表的"施予和获得"这个利益层面的原因,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感情交流、生活适应和个性融合等等方面。最后,索取的一方的直接欲望越来越膨胀,而付出的一方往往到最后变得疲惫不堪。到分手时,一个会觉得对方自私自利、只为了得到好处而和自己在一起,另一个却会一味地指责对方根本不爱自己或者另有他欢才不再对自己付出。 可以看出,"过度理由效应"常常更多在缺心眼的人身上体现。就像那个抛弃了原来的bf而毅然转投日本男人怀抱的男孩一样。若非看重了表面的外貌、长相等因素吸引,他也不可能做出如此重大的抉择,丝毫不考虑真的东渡日本以后其他种种更为重要的后果。所以,单纯的付出虽然能够暂时保持表面上的火热与紧密,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分崩离析的前奏。一旦这种付出由于对方与日俱增的欲望而无法维继时,那就预示着悲剧的上演,因为让对方得以相信那个能维系两人关系的表面理由已不复存在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亲朋好友帮助我们,我们不觉得奇怪,因为"他是我的亲戚"、"他是我的朋友",理所当然他们会帮助我们;但是如果一个陌生人向我们伸出援手,我们却会认为"这个人乐于助人". 同样,在家庭生活中,妻子和丈夫常常无视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这是责任"、"这是义务",而不是因为"爱"和"关心";一旦外人对自己做出类似行为,则会认为这是"关心",是"爱的表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就是由于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 公司老板如果希望自己的职员努力工作,就不要给予职员太多的物质奖励,而要让职员认为他自己勤奋、上进,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家公司;希望孩子努力学习的家长,也不能用太多的金钱和奖品去奖励孩子的好成绩,而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喜欢学习,学习是有趣的事 |
级 别 | 课 程 | 课时 | 学费 | 试听 | 报名 |
二 级 |
全程班 | 130 | ¥1700 | 试 听 | ![]() |
精讲班(基础知识+专业技能) | 130 | ¥900 | 试 听 | ![]() |
|
冲刺班 |
28 | ¥500 | 试 听 | ![]() |
|
真题模考班(3套真题) | 6 | ¥200 | 试 听 | ![]() |
|
心理诊断技能 | 8 | ¥150 | 试 听 | ![]() |
|
论文指导 | 2 | ¥50 | 试 听 | ![]() |
|
三 级 |
全程班 | 100 | ¥1400 | 试 听 | ![]() |
精讲班(基础知识+专业技能) | 100 | ¥800 | 试 听 | ![]() |
|
冲刺班 | 22 | ¥400 | 试 听 | ![]() |
|
真题模考班(3套真题) | 22 | ¥400 | 试 听 | ![]() |
|
心理诊断技能 | 3 | ¥100 | 试 听 | ![]() |
|
二级:全程+冲刺=1700元(原价2640元) 套餐A900元(原价1840元),套餐B500元(原价940) 三级:全程+冲刺=1400元(原价2240元) 套餐A800元(原价1640元),套餐B400元(原价840) |
热门资料下载: |
心理咨询师考试论坛热贴: |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10 |
|
阅读下一篇: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8 |
|
|
报考直通车 |
·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8 |
·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9 |
·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10 |
·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11 |
·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12 |
·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13 |
·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14 |
·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15 |
·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16 |
·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