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 山东
报名咨询热线:010-51268840、51268841
心理咨询师考试网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大纲 考试教材 考试答疑区 心理师备考圈  推荐面授课程 网络课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真题|模拟题|指导 技能操作:真题|模拟题|指导 论文辅导  助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真题|模拟题|指导 技能操作:真题|模拟题|指导
地区信息

2011年心理学考试心理学现象12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19 11:20:32  来源:中大网校
  • 文章正文
  • 网校课程
  • 资料下载
  • 圈子话题
  • 论坛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报名进行中,小编特编辑整理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资料、试题,希望对您的考试有所帮助!

  63缄默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基本上不使用强迫手段并不难。人们虽然会在皮鞭面前屈服,可那不过是表面上的服从,内心却充满了反叛、仇恨的复杂感情。不仅在感情上,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正确信息的传播受到限制的现象。对统治者,人们大都愿意挑对方喜欢的、迎合对方的话来说,尽量避免说让对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价值的话。

  这就叫"缄默(mum)效应".职员在工作上犯了错误后因为害怕上司的威严而保持"缄默",这样上司便得不到正确的信息,结果就会因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而造成日后的重大损失。

  从长远考虑,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工作上都应尽量不使用强制手段。但对于上司或父母、教师等身份的人来说,强制手段不失为一种对下属或晚辈、学生发挥作用的简单快捷的好办法。同时,越是对自己的才干和人格魅力没有信心的人越会行使强制手段,因为他们自认为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说服别人。

  就像风和太阳的寓言所讲的那样,光靠猛烈的暴风雨是掀不掉人身上的衣服的,而平时以礼相待,在认为有必要发作时点到为止,这才是最有效的。

  64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升化。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

  65结伴效应

  是指两个人或几个人结伴从事相同的一项活动时(并不进行竞赛)相互之间会产生刺激作用,提高活动效率。例如:学生在一起作作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效率高。 可以相应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应注意课上的效率,注意时间分配。…

  176 糖果效应

  我很欣赏萨勒通过实验得出的"糖果效应"这个概念。

  萨勒对一群都是4 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 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 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这对4 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孩子都想得2 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熬20 分钟;而要想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

  实验结果:2 / 3 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 分钟得2 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闭起来傻等,以防受糖的诱惑,或者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或唱歌、跳舞。还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觉——为了熬过20 分钟!1 / 3 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 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

  经12 年的追踪,凡熬过20 分钟的孩子(已是16 岁了),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坚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 块糖的孩子(也已16 岁了),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

  这种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糖果效应。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说,萨勒也未指出实马的样本大小,有多少被试孩子,他们的家教状况如何。

  我认为4 岁的测试不会绝对性地决定他以后的人格,4 一16 岁期间,12 年的环境与教育会起更大的作用。但萨勒提出的这个效应还是颇有新意的。

  67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①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②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68近因效应

  一 由于最近了解的东西掩盖了对某人一贯了解的心理现象叫做近因效应。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在学生交往中也是常见的,例如两个学生本来相处得很好,甲对乙堪称关怀备至,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这就属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同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始终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二是要不断鼓励学生进步,让学生能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外人面前,不断激励学生进步。

  二  所谓近因效应,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首因效应一般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起重要作用,而近因效应则在熟悉的人之间起重要作用。在经常接触、长期共事的人之间,彼此之间往往都将对方的最后一次印象作为认识与评价的依据。并常常使彼此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发生质和量的变化。现实生活中的友谊破裂、夫妻反目、朋友绝交等,都与近因效应有关。

  近因效应使我们仅仅根据人的一时一事去评价一个人或人际关系,割裂了历史与现实、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妨碍我们客观地、历史地看待人和客观事实,常常造xxxxx与人之间的心理冲突,影响了我们对人和事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有着消极的影响。

级 别 课 程 课时 学费 试听 报名


全程班 130 ¥1700 试 听
精讲班(基础知识+专业技能) 130 ¥900 试 听
冲刺班
28 ¥500 试 听
真题模考班(3套真题) 6 ¥200 试 听
心理诊断技能 8 ¥150 试 听
论文指导 2 ¥50 试 听


全程班 100 ¥1400 试 听
精讲班(基础知识+专业技能) 100 ¥800 试 听
冲刺班 22 ¥400 试 听
真题模考班(3套真题) 22 ¥400 试 听
心理诊断技能 3 ¥100 试 听
    二级:全程+冲刺=1700元(原价2640元) 套餐A900元(原价1840元),套餐B500元(原价940)
    三级:全程+冲刺=1400元(原价2240元) 套餐A800元(原价1640元),套餐B400元(原价840)
热门资料下载:
心理咨询师考试论坛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报考直通车
 
·考试时间:2010年11月21日。
·考试内容:三级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操作、论文辅
导;二级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操作。
                       MOR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