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监理师考试理论与法规精讲60
来源:育路教育网发布时间:2011-09-06
三、目标控制的前提工作(熟悉)
为了进行有效的目标控制,必须做好两项重要的前提工作:一是目标规划和计划,二是目标控制的组织。
(一)目标规划和计划
要进行目标控制,首先必须对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目标规划和计划越明确、越具体、越全面,目标控制的效果就越好。
1.目标规划和计划与目标控制的关系(P66图3-5)
目标规划需要反复进行多次。这表明,目标规划和计划与目标控制的动态性相一致。建设工程的实施要根据目标规划和计划进行控制,力求使之符合目标规划和计划的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建设工程的进展,目标和计划可能出现偏差,要求目标规划与之相适应,需要在新的条件和情况下不断深入、细化,并可能需要对前一阶段的目标规划作出必要的修正或调整,真正成为目标控制的依据。由此可见,目标规划和计划与目标控制之间表现出一种交替出现的循环关系,但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的循环,每一次循环都有新的内容,新的发展。
2.目标控制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规划和计划的质量
应当说,目标控制的效果直接取决于目标控制的措施是否得力,是否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及采取控制措施的时间是否及时等。但是,目标控制的效果虽然是客观的,而人们对目标控制效果的评价却是主观的,通常是将实际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较大的偏差,一般就认为控制效果较差;反之,则认为控制效果较好。从这个意义上讲,目标控制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规划和计划的质量。
为了提高并客观评价目标控制的效果,需要提高目标规划和计划的质量,为此,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合理确定并分解目标。
目标和计划的关系:
计划是对实现总目标的方法、措施和过程的组织和安排,是建设工程实施的依据和指南。计划不仅是对目标的实施,也是对目标的进一步论证。计划是许多更细、更具体的目标的组合。
二是制定可行且优化的计划。
制定计划首先要保证计划的可行性,即保证计划的技术、资源、经济和财务的可行性,保证建设工程的实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人力、物力和财力。首先,必须了解并认真分析拟建建设工程自身的客观规律性,充分考虑工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质量水平、主要工作的逻辑关系等因素;其次,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对计划实施的影响,留有一定余地;此外,还要考虑业主的支付能力(资金筹措能力)、设备供应能力、管理和协调能力等。
确保计划可行的基础上,还应根据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力求使计划优化。对计划的优化实际上是作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只是相对意义上最优的计划,不可能是绝对意义上最优的计划。
计划制定得越明确、越完善,目标控制的效果就越好。
目标控制的效果直接取决于()。
A.目标控制效果的评价是否科学
B.目标控制措施是否得力
C.目标规划的质量
D.目标计划的质量
答案:B
下列关于目标和计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应当根据计划来制定目标
B.计划必须保证目标的实现
C.计划是对目标的进一步论证
D.目标是对计划的进一步论证
答案:C
(二)组织
建设工程目标控制的所有活动以及计划的实施都是由目标控制人员来实现的。要有明确的控制机构和人员,并且其任务和职能分工要明确。合理而有效的组织是目标控制的重要保障。目标控制的组织机构和任务分工越明确、越完善,目标控制的效果就越好。
为了有效地进行目标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组织工作:(1)设置目标控制机构;(2)配备合适的目标控制人员;(3)落实目标控制机构和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4)合理组织目标控制的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