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 山东
报名咨询热线:010-51268840、51268841
建筑师考试网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大纲  建筑师考试教材  考试论坛   建筑师课程免费视听
   一级建筑师: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考试辅导    二级建筑师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考试辅导   一级建筑师网络课程   二级建筑师网络课程

建筑理论与实践浅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7-02 11:03:12  来源:育路教育网
  • 文章正文
  • 网校课程
  • 调查
  • 热评
  • 论坛

  1实践先行-共同的生存诉求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建造活动都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然而,随着从无意向到有意向的转化,建筑的作用也从最初的纯物理功能演化为具有意义载体的功能,它不仅要具有基本的物质功能,也就是遮蔽功能,还要经常被要求具备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哲学功能。在情感功能方面,令人感觉或亲切柔美、或庄严肃穆、或富丽堂皇、或清素典雅……在社会功能方面,建筑也经常成为显示主人身份和等级,同时还会起到防御、教化、规训等作用(如城墙、寺庙、讲堂和监狱);在哲学功能上,建筑的形制经常要与宇宙和天象联系起来,反映了人的宇宙观。正是这些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哲学功能的需求,才推动了设计或者意向的发展,从而诞生了专业的建造师(在中国是匠师)。反过来,建筑师又在实践中提炼诸多设计手法和技巧,结合自然条件、地域特征以及形而上的意识形态,从而形成法式或规制。但是,这些法式仍不能被称作理论,因为它们仍然还只停留在经验阶段,没有经过抽象和推理,没有形成理性认识,更没有演绎。
  2理论产生-不同的生成背景
  西方的早期建筑理论,得益于包括古典理性主义哲学和数学在内的古希腊文明的整体支撑,并拥有古罗马帝国大量宏伟建筑活动的实践支持。最早的建筑理论,要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这本书被埋没了很久,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才被人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构图原理、西方古典建筑形制、建筑环境控制、建筑材料、市政设施、建筑师的培养等等。自文艺复兴到19世纪,西方相继出现了阿尔伯蒂(意大利)、布隆台(法国)、拉斯金(英国)等许多建筑家的理论着作。总体来讲,18世纪以前的理论,是以数学和欧几里德几何学为基础的,理论家们继承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认为宇宙万物被一种数学法则所控制,他们盛赞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的美妙,从中推演出万物所应遵循的比例,而建筑作为宇宙的模型,也应该遵循这些比例。这些理论,往往是个人观点和心得,主观性较强,理论本身所涉及的内容也往往局限于形式法则,对于建筑结构、建筑环境以及建筑人性化研究几乎都没有涉及,所以对于实践的指导也很有局限性,通常适用于大型宗教和行政建筑的规划布局和立面形式,并不关心内部空间和人的行为及心理。另一方面,大量的民用建筑,在没有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依然自发自觉地进行,并创造了建筑历史的主体。18世纪以后,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和欧洲启蒙运动的推进,学术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崇尚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这些影响到建筑理论,也将近代科学技术理性主义包容进来。到20世纪(尤其是中期),西方建筑理论家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工程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先进成就进行跨学科结合,从而建立一了系统的现代建筑学理论体系,使建筑理论的体系化超脱了个人而成为一种群体活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性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思维活动,是在与欧洲古代文明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地理和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中国是一个农业立国的国家,与收获相关的节气与天象成为原始文化的核心,同时,与收获相关的水利管理及地理因素推动了中央集权的政治进程。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建筑理论与西方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范畴、体系与机制。在中国文化的宏观定位下,一方面,“天生神物,圣人则之”“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对于成器以为天下利的百工给予表面上的尊重;另一方面,出于对整体世界的把握需要,将人类的社会与思维活动分为五个方面:“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张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即将无形的观念把握与有形的器物制作这两种活动分割开来,并与社会身份相联系。从而设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与维系社会等级相关的思维活动纳入到礼制及典章范围,称为“道”,与有形的器物制作相关的思维活动被纳人“工”的范围,称为“器”,道与器的巨大鸿沟,加上后来的“治人”与“治于人”的对立,使得中国的建筑匠师长期未能完成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设计与施工、建筑于结构的专业划分。即便如此,中国古代建筑活动中也依然产生了少量的具有理论萌芽的建筑技术书籍。最早,也是最系统的应当数北宋时期由王安石主持编写的,由政府颁布的建筑预算定额(也兼有施工手册之用)-《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代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这本书不仅对北宋末年京城的宫廷建筑有直接影响,南宋时,还因在苏州重刊而影响江南一带。
  3当代建筑理论
  当代建筑理论包括四个方面:基本理论(如本体论、价值论、创作论……)、应用理论(设计原理、方法论、工具论……)、跨学科理论(如建筑史学、建筑教育学、建筑社会学、建筑行为学、建筑心理学……)以及建筑评论等。基本理论属于建筑哲学范畴,反映了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理论是有关设计方法的学问,它是伴随着传统无意识设计到有意识设计而诞生;建筑历史与理论是研究建筑发展历程与动因的理论体系,主要涉及技术、文化与艺术等因素;建筑设计原理是专门研究具体建筑类型的设计原则与范式的学科,也是直接指导建筑实践的理论层面。当代建筑理论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建筑哲学思想与跨学科理论两大范畴进行,因为这两大范畴对建筑创作的科学化和人性化有密切关系,同时也表明了建筑师对于建筑创作的态度。
  4启示
  当今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空前的建造活动。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迫切感觉到我们的理论建设严重地落后于实践,以至于在设计和建造中出现了较大的盲目性。当下普遍被认同的“盲目跟风”也好,“千城一面”也好,都反映了我们理论的贫乏和落后,缺乏理性思考。另外一个现象,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大项目设计都落到外国建筑师的身上,并产生很多浪费大量资金的、非理性的“异性巨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综合实力的落后是一个大的方面,决策层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一个重要的差距是我们缺乏自己的建筑理论,反映在科学与文化素养上的不足,反映出我们对于价值追求的迷失。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吸取国际上各种建筑理论成就的同时,从自己的条件出发,建立自己特色的现代建筑理论。就像20世纪西方建筑理论家们通过多学科综合形成了现代建筑学的理论体系一样,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吸取西方理论的成就,与中国传统理论(大量是“隐性”的)和实践成果结合起来,为我们的需要:即以相对贫乏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并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创造真正属于中国的建筑文明。

辅导科目 精讲班 讲师 在线购买
课时 试听
一级建筑 设计前期设计 34讲 宋卫东
建筑结构
34讲
曹明铭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40讲
曹明铭
建筑材料与构造
40讲
宋卫东
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 32讲 曹明铭
作图(场地设计)
16讲
宋卫东
二级建筑 场地与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与详图 40讲 宋卫东
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 40讲 宋卫东
法律 法规 经济与施工 40讲 吴新江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立即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后,请及时刷新页面!               [回复本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建筑师论坛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课程咨询电话:010-51294794
报考直通车
 
·考试介绍:注册建筑师是依法取得注册建筑师资格证
书,在一个建筑设计单位内执行注册业务人员。
·级别设置:分为一级建筑师和二级建筑师。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