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报名咨询热线:010-51268840、51268841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大纲  经验交流  考试教材  环评师考试论坛  网校课程
   辅导科目: 案例分析:真题|模拟题|指导  技术方法:真题|模拟题|指导  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模拟题|指导  相关法律法规真题|模拟题|指导 

2011年环评师技术方法辅导:大纲知识点(15)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3-08 11:35:55  来源:育路教育网
  • 文章正文
  • 网校课程
  • 调查
  • 热评
  • 论坛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备考2011年环评师考试,育路教育网环评师频道特整理2011年环评师技术方法大纲知识点,以供大家全面复习!

    计算日均浓度方法有保证率法、典型日法、换算法等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对大多数污染物都规定了日均浓度的限值。为此,一般还需要预测日均浓度值,以便评价其是否超标。但是,在如何预测日均浓度这一问题上,却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质量标准中注明:日平均系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这就又增加了预测的难度。在实际应用中,预测日平均浓度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保证率法

    保证率法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其计算步骤如下:

    a.对任一关心点,根据一年的逐时气象资料,计算其逐时地面浓度,并按日取平均,可得每日的日平均浓度;

    b.将一年365天的日平均浓度值,按大小次序排列,确定某一累积频率,例如95%或98%,则对应于这一频率的日平均浓度值即该关心点的日均浓度。

    如果累积频率定为98%,就意味着一年之中,该关心点保证357天多(365×0.98)可以达标。

    保证率法源于“最佳可行技术”(经济上最佳,技术上可行),对于极少数几天,可采取临时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这一方法要求具备一年的逐时气象资料,还应尽可能考虑到一些不利气象条件,对于某些地区,这可能要增加一定的难度。

    (2)典型日法

    选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污染日3至5天,对任一关心点,按每天的气象条件逐时预测其地面浓度,并按日取平均,然后,取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有取这几日的平均值)作为该关心点的日平均浓度。所谓“典型日”即指择的这几天高浓度污染日。如果有典型日的监测资料,则应按上述作法用监测数据确定。

    典型日法有一定的随意性。利用这种方法时,也应注意熏烟、海岸线熏烟、山谷风、城市热岛等不利气象条件。

    (3)换算法

    换算法是指用长期平均浓度(年或季)预测值按一定比例换算为日平均浓度的一种方法。由于预测值和实测值的误差随着平均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作为基准的长期平均浓度应该是比较准确的。因此,既使所采用的比例有误差,也可由此得到一定的补偿。

    目前的实际预测中通常采用典型日法。

    典型日法是利用典型日的气象条件计算日平均浓度,即根据典型日的逐时气象条件,利用扩散模式求得小时平均浓度,然后求其24h的平均值。

    必须给出典型日逐时的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所取典型日的每日小时数必需满足gb3095-1996中对1小时平均浓度统计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长期平均浓度:长期平均浓度的计算,通常采用联合频率法。即对于年、季、期长期平均浓度的计算,按气象站观测的逐时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乘以相应气象条件下各污染源的小时平均浓度值,即得相应各点的年、季、期长期平均浓度:

    式中,i, j, k——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等级;

    fijk——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

    cijk —— i ,j,k气象条件下小时浓度。

    解析:模式的适用范围及输入、输出参数

    (1)适用范围

    平坦地形,点源,大于1个月取样时间。

    (2)※输入参数

    大气污染物的单位时间排放量q,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u,烟囱有效高度he,各类稳定度的扩散参数(σy 、σz),风向方位、稳定度、风速联合频率。

    (3)输出参数

    地面浓度分布。

    熟悉卫生防护距离的估算方法

    确定卫生防护距离通常采用国家规定和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法。无组织排放量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公式如下:

    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m3;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所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5(s/π)0.5;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中查取,见下表。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1.

    级差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米,但小于1000米时,级差为100米,超过1000米以上时,级差为200米。

    熟悉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的输移、转化、扩散的主要过程

    概述:水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主要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

    (1) 物理过程(作用)

    只对水中污染物的存在位置变化产生作用,而不对其性质变化产生作用。其主要过程(作用)包括:移流(推流、对流)、扩散(包括紊动扩散和离散等)、沉降或再悬浮,以上过程(及作用)常称稀释混合。

    (2) 化学过程(作用)

    主要是水中污染物经过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作用),其污染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如:有机变无机、高分子变低分子、溶解物生成难溶物等)。其主要过程(作用)包括:氧化或还原、分解或化合、溶解或再析出、酸碱中和、混凝及吸附等。

    (3)生物过程(作用)

    水中污染物在水中生物(主要是水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其性质或存在位置(状态)发生变化。其主要过程就是水生物对水中污染物的利用过程。主要原因是水中生物将某种(些)污染物作为自己的食物及营养(能量)的来源,它们消耗利用了水中的这种(些)污染物,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

    预测补充知识:河流中污染物的对流/扩散和混合

    1.对流(也称移流、推流等)

    主要是说水中污染物受到水流运动作用,随水体流动一同迁移的情况。

    2. 扩散(包括离散、弥散等)

    主要是说水中污染物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迁移。它包括分子态扩散、水流紊动扩散和水流不均匀的离散等。

    3. 混合(也称稀释混合)

    主要是说水中污染物分布由不均匀到均匀的过程(作用)。从排污口至水质均匀混合前的水域,称为混合区。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其影响水域的边界(即受排放污水影响水域与没有受到排放污水影响水域相接的边界线)称为污染带(河流、湖库)或污染锋面(海洋)。

    由于一般河流的河宽远大于水深,因此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垂向(沿水深方向)容易混合均匀,且水体流动(流速)对污染物的迁移作用要大于扩散。因此,如要进行污染带(或超标水域)预测时,常采用二维模式,在实用水质模型公式中,纵向(沿水流方向)主要考虑对流作用,横向(沿河宽方向)仅考虑扩散作用,垂向一般认为水质分布均匀。

    掌握预测水质因子的筛选方法

    根据工程分析、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因子,拟预测水质因子的数目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对河流,可以按下式将水质因子排序后从中选取预测水质因子。

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科目
主讲老师
精讲班
考题预测班
报名
课时 试听 课时 试听
周建勋
40
10
丁淑杰
40
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丁淑杰 40 10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冯老师 40 10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立即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后,请及时刷新页面!               [回复本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环境影响评价师论坛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课程咨询电话:010-51294794
报考直通车
 
考试简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
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经登记后
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考试时间:2010年考试时间预计为5月22、23日。
成绩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案例分析》4个科目。
                       MOR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