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胆的主要功能,五脏之间的关系

来源:互联网络发布时间:2010-09-30

胆的主要功能

 胆附于肝之短叶,与肝相连,呈中空的囊状器官。胆既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府之一。其主要功能为:

  1.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味苦,呈黄绿色,具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贮存于胆,故称胆为“中精之府”、“清净之府”。胆汁的排泄必须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的调节和控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健旺。若肝气郁结,胆汁排泄不利,则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可见胸胁胀满、食欲不振、或大便失调;若肝的疏泄太过,胆气上逆,则见口苦、呕吐黄绿苦水;若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则见黄疸;胆汁排泄不畅,日久则导致砂石淤积。

  2.主决断决断属于思维的范畴。胆主决断,是指胆具有判断事物,并作出决定的作用。胆的这一功能对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各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肝胆相互依附,互为表里,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所以肝胆的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着精神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临床上常见胆气不足之人,多易惊善恐,遇事不决等。

五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体现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气和血的关系。

  2.心与脾:心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3.心与肝:心与肝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两方面。

  4.心与肾: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

  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维持着心肾功能的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

  如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而导致心火偏亢,称为“心肾不交”,若心阳不振,不能下温于肾,而导致肾的阳虚水泛,称为“水气凌心”。

  5.肺与脾: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6.肺与肝: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协调方面。

  “肝火犯肺”

  7.肺与肾:肺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8.肝与脾:肝与脾的关系表现在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两方面。

  9.肝与肾:肝与肾的关系表现在精血互生和阴液相通两方面。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肝肾阴液息息相通,肾阴充盈,滋养肝阴,可制约肝阳使之不亢,称“水能涵木”。

  10.脾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表现在先后天相互资助和水液代谢方面。

  “脾阳根于肾阳”

纠错

我要收藏】 【进入社区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