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冲刺复习资料14
来源:考试吧发布时间:2015-11-09
哮喘肾气虚弱证
证候:面色淡白无华,畏寒肢冷,动则气短,神疲乏力,大便清稀,遗尿或夜尿增多,舌质淡,苔薄,脉沉细。
辨证:本证为久哮伤肾,肾气不足所致。肾气虚则面色淡白无华,神疲乏力;肾气失于摄纳,故动则气短微喘;肾虚不固,故遗尿或夜尿增多;肾之气阳不足,不能温煦全身,故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脉沉细,均为肾气虚弱之象。
本证以动则气短,畏寒肢冷,夜尿增多,舌淡苔薄为特征。
治法:补肾固本。
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金匮要略》)
常用药附子、肉桂、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山药、茯苓、泽泻、五味子。
畏寒肢冷,肾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温肾阳;动则气短,加蛤蚧、钟乳石补肾纳气;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肾阴虚者,去附子、肉桂,加制龟板、麦冬滋补肾阴;颧红潮热,加制鳖甲、地骨皮清虚热;肾阴阳两虚者,加用参蛤散、紫河车阴阳双补。
面色黄的主要原因
脾气虚证:脾气不足,久延不愈,可致营血亏虚,而成气血两虚之证,则形体逐渐消瘦,面色萎黄教。
寒湿困脾证:湿阻气滞,气血不能外荣,故见面色黄晦。脾为寒湿所困,阳气不宣,胆汁随之外泄,故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
湿热蕴脾证:湿热内蕴,熏蒸肝胆,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故皮肤发痒,面目肌肤发黄,其色鲜明如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