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选择:艺术院校 | 独立学院 | 民办高校 | 高职高专 | 出国留学 | 港澳招生 | 网络学院
 决战高考:政策法规 | 高考护航 | 各科备考 | 志愿填报 | 心理调节 | 饮食健康 | 考场内外 | 分数线 | 真题 咨询热线:010-51291357/51291557

如何以平常心应对“后高考时期”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0-07-10 10:37:24  来源:网络
  • 文章正文
  • 调查
  • 热评
  • 论坛

  卖书、上网、出游、撕试卷、睡懒觉……紧张的高考结束,许多考生如释重负,几个月的紧张状态瞬间释放为放松甚至放纵。但心理专家指出,后高考时期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而且此类心理问题潜伏时间较长,造成的后果较严重,须引起重视,提前防范。

  问题高发在九、十月间

  高考一结束,心理门诊接待的考生或家长几乎归零,但心理医生及专家们并不乐观。因为按照往年的规律,遭遇心理问题的考生及其家长往往会在高考结束一两个月后才会来,在九、十月间形成高峰,然后延续到十一月份,甚至一两个学期之后。

  有的考生平时成绩够上重点大学,但是高考成绩却很不理想。因为成绩远在理想之下,大都决定选择复读。可是开学不久,特别是一次很不理想的考试之后,总觉得自己每次考试都失常,明年高考肯定还是不行。

  在这种心理状态之下,考生对学习容易出现厌倦情绪,甚至连学校也不想去。经常失眠,白天恍恍惚惚、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躲避同学间的交流交往,出现抑郁的症状。

  两类人群需特别关注

  考生考后的心理问题,虽然不如考前那么普遍,但是出现的后果往往比较严重。一般而言,高考结束后,考生的心理大概有四种:很好、一般、不好和无所谓。感觉很好的和感觉不好的两类人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感觉不好的容易情绪低落、焦虑抑郁,不管他们选择复读还是就读不理想学校,如果心理没有调适好,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例如在复读时表现出对自己不认可乃至厌学抑郁的状态;或者进入不理想学校后,在与老同学的交流对比中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形成对所在学校、专业、师生、风气等不满的情绪,严重时甚至出现被同学歧视、迫害的幻想。

  而感觉很好的最终会走向结果很好或者结果不好两种情况。其中应当引起重视的是结果很好这种情况。要注意“喜事危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乐极生悲。人们在过度兴奋状态里,思维会变得狭窄,从而导致对危险的预见和防范能力下降。考生在拿到理想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而遭遇交通、溺水、饮酒过度等情况,往年也不在少数。

  大多出现心理问题的考生往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这类考生往往家庭条件优越,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而不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父母包办一切导致孩子独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变弱。

  沟通交流是预防之策

  从近几年的门诊量来看,后高考时期发生心理问题的考生在增多,但其中根本的原因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人们预防该问题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对此,专家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家长和考生都要保持平常心,共同制订合理的假期计划。许多家长在考前把孩子抓得死死的,考试一结束就彻底放松。不少考生彻底放纵,通宵看电视、上网、疯玩。这不但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生理也会吃不消。家长可根据孩子本身的特点及兴趣爱好,商量着安排假期,如全家出游、参加兴趣班等。

  第二,家长和孩子要经常交流。这一时期,考生因担心成绩、择校等问题,心理起伏较大。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在沟通中帮孩子降压。例如在考生感觉很好时,要适当“泼凉水”;在考生出现心理落差时,不要责难,要多鼓励。

  第三,鼓励考生多参加团体活动。考试结束后,内向的考生容易孤立自己,家长应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健康、安全的团体活动,一些体力上的、娱乐性的活动能帮助孩子减压。

  第四,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其自理能力。高考结束后,绝大多数考生都要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在这之前,要做好充足的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为大学里或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处理、自我管理能力的建立打下基础。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立即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后,请及时刷新页面!               [回复本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高校招生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高考热点关注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 |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