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选择:艺术院校 | 独立学院 | 民办高校 | 高职高专 | 出国留学 | 港澳招生 | 网络学院
 决战高考:政策法规 | 高考护航 | 各科备考 | 志愿填报 | 心理调节 | 饮食健康 | 考场内外 | 分数线 | 真题 咨询热线:010-51291357/51291557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五大误区

作者:高校招生   发布时间:2009-12-10 11:40:48  来源:育路网
  • 文章正文
  • 调查
  • 热评
  • 论坛

  误区一:考生都要学过小语种

  “我没有学过小语种,怎么报考啊?”有些同学和家长认为,报考小语种的考生肯定提前学过那个语种,就像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一定要优秀似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之所以大家习惯上叫小语种就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没学过这个语种。如果大家在高考之前都学过某个语种,那它恐怕就跟英语一样叫大语种了。

   事实上,所有招收小语种的高校在招生考试时,考得都是英语试题。只有俄语、日语招生时,个别学校才规定,考生既可以考英语试题,也可以选报俄语、日语的试题。不论哪种试题,试题范围与全国统一高考规定的命题范围都大致相同。

  误区二:小语种都是提前单招

  随着招收小语种的院校增多,许多考生从一上高中开始就知道了这种特殊的招生形式,但同时也给考生们造成一种假象,似乎所有的小语种专业都是提前单招。

  提前单招只是小语种录取的形式之一,另外还有两种招生形式不可不知。一种是单独考试(主要是面试和口试),领到合格证后再参加高考,在提前批次录取,这一点很像艺术类专业的招考,如北京市的考生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

  第二种是跟普通专业一样,通过统一高考,在相应批次录取。一心想学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尤其要注意第二种,因为绝大部分院校招收小语种专业时采用的是这种形式,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延边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等。这些院校招收的小语种虽然不像外语院校那样品种繁多,但招收的数量非常可观,所以错过了提前单招的机会时,千万不要灰心丧气,也许还有更好的学校和专业在后面。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即使是教育部已经批准的允许提前单招的19所院校,其小语种招生名额也有许多是安排在了统一高考。尤其引人瞩目的是,19所院校之一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连续几年提前单招后,去年又改回去了。

  误区三:任何人都可以报考小语种

  虽然小语种提前单招的数量有限,但许多考生都想碰碰运气。可是真到报名时,才发现原来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报的。首先,各高校的小语种专业都只是选择部分省市招生,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和调整。比如,2007年外交学院只在吉林、浙江等10个省市进行招生。

  其次,大部分院校不接受个人报名,只规定一个省的几所省重点高中具备推荐考生的资格,推荐时还严格限制人数、报考语种、男女比例、最大年龄、是否应届生、身高、五官等,最后再统一由中学填写推荐表上报到招生院校。

  另外还要提醒考生,英语考得好的人不一定就能学好小语种,因为语言也需要一定的天赋,有的语种光靠下苦功夫是学不好的,因而有的院校还对小语种专业实行试读制度,如果确实学不会的话,只能退学次年再重新参加高考了。

  误区四:小语种是高考的一条捷径

  许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小语种提前单招是上大学的一条捷径。如果搁在五六年前,这话也许还有点道理,现在则是“今非昔比”了。首先,以前各中学推荐的都是成绩中上等的学生,所谓“推良不推优”,况且特别优秀的学生或许还看不上小语种。而现在呢,大家都看到了小语种发展的前景,许多优秀的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也加入到了竞争推荐的行列。

  其次,小语种考试录取的过程难度增大。先说考试科目,以前名牌院校只考语文和外语,现在则加了数学,如北外、北二外、上外等,而不考数学的只剩下一般本科院校。再说试题难度,各高校所出的试卷形式虽然与高考相似,但试题难度明显加大,而且还有口试和面试。

  此外,按照教育部规定,各校小语种专业的招生人数与考试人数比例不得低于1∶2,而各招生院校实际操作时是1∶5左右。有的学校没有报名人数限制,最后录取人数与考试人数的比例竟达到1∶10以上。

  可以说,小语种招生比统一高考更能综合反映一个考生的整体素质。从往年被高校录取的小语种考生的综合情况来看,凡是被名牌院校录取的考生,参加高考时成绩都能上一本线;凡是被一般院校录取的考生,参加高考时成绩也会远远超过二本线。面对诱人的小语种提前单招,考生一定要综合衡量自己的实力,理智而冷静地选择报考。

  误区五:小语种将来特别好就业

  与英语专业相比,小语种确实比较容易就业,特别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和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社会对小语种专业的关注度更有所提升。部分院校的小语种专业一次性就业率甚至达到了100%。

  然而,随着招收小语种院校的不断增加,小语种就业的优势正在日渐削弱。据了解,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往政府外事部门和外资企业。然而,从最近几年外交部、商务部等部委公布的招聘岗位来看,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非常有限,且门槛也很高。例如,在外交部公布的2008年录用计划中,阿拉伯语毕业生的需求量只有11名,其他小语种的需求更少,大多只要一名或两名。

  至于外资企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也很有限。以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大都市上海为例,每年外资企业发布的招聘小语种岗位的很少,提供的每10个岗位中属于小语种的只有1个,且大部分还只是兼职或短期的工作。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立即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后,请及时刷新页面!               [回复本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高校招生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高校招生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热点专题
 
 高考热点关注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 |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