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邻里单位(Neighbohood)”规模的确定和控制决定于: A. 小学的设置
B. 商业中心的设置
C. 机动车道的设置
D.公共绿地的设置
101.发达国家大致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完成了城市化进程,步人后城市化阶段,其标志是:
A.城市化水平达到100%
B.城市化水平达到90%或以上
C. 城市化水平达到70%或以上
D.城市化水平达到50%或以上
102.以下关于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相关因素的表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加大住宅进深,有利于节约用地
B.低层住宅一般比多层住宅造价低,而高层的造价更高
C.层高每降低lOcm,能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
D.多层住宅增加层数,造价就越高
103.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两个方面,其计算方法在我国以:
A. “公共建筑综合指标”为主
B.“民用建筑综合指标”为主
C. “千人指标”为主
D. “千户指标”为主
104. 根据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下列公共绿地的指标哪一项是正确的?
A. 住宅组团不少于1m2/人
B.居住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
C. 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m2/人
D.居住区(不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
105. 居住区公园的位置要适中,居民步行到达距离不宜超过:
A.500m
B.800m
C.1000m
D.1200m
106.以下对居住区绿地规划基本要求的叙述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B.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C. 点、线、面相结合
D. 尽可能避开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
107.居住区道路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一定距离应设置车辆互让处。这个距离是:
A. 50m左右
B.100m左右
C. 150m左右
D.200m左右
108.19世纪末,英国人霍华德设计了:
A.“广亩城市”
B.“海上城市”
C. “未来城市”
D. “田园城市”
111. 现代城市设计的概念是于什么时间被提出的?
A. 十九世纪末
B.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C.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D.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112. “城市规划是两维空间,城市设计是按三维空间的要求考虑建筑及空间”,这种观点出自于;
A. 美国的凯文?林奇(K.Lynch)
B.芬兰的沙里宁(E.Saarlnen)
C. 英国的弗?吉伯特(F.Gibberd)
D.中国的梁思成
113.“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观念第一次在国际社会正式提小是在:
A.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B.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
C. 1976年人居大会(Habitat)
D.1978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114.“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第一次提出于:
A.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R.Malthus)的《人口原理》
B.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
C. 1976年人居大会(Habitat)
D.1992年第二次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
115.“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哪个会议审议的两大主题?
A. 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
B.1976年人居大会(Habitat) ?
C. 1978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D.1996年人居第二次大会(Habitat Ⅱ)
116. 高层住宅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的是:
A. 十一层的单元式住宅
B. 十二层的通廊式住宅
C.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
D.十九层的单元式住宅
117.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其疏散走道、出口等的要求是:
A. 疏散出口的门内、门外1.20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且门必须向外开,不宜设门槛
B.厅设疏散门,应采用推闩式外开门
C.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1.20m
D.厅内疏散走道净宽按通过人数计算,且不宜小于0.80m
118.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隔,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为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
A.3.OOh
B. 2.50h
C. 2.00h
D.1.OOh
119.机械式立体汽车库的停车数量超过多少辆时,应设防火墙或防火隔墙进行分隔?
A.100辆
B.60辆
C,50辆
D. 25辆
育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