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博客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国际商务师考试网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大纲   成绩查询   证书领取   考试教材   考试论坛   网络课程
  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辅导     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辅导     国际商务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
地区信息

2010年商务理论与实务国际分工学说详解一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09-12-03 16:23:58  来源:来源于网络
  • 文章正文
  • 资料下载
  • 圈子话题
  • 论坛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

  斯密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并以此作为他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和保护贸易政策的重要武器。他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是: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其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斯密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这个理论是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也叫做绝对成本理论。

  (2005年试题)

  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一)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李嘉图的代表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的“比较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李嘉图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商品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可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二)对“比较成本说” 的评价

  1.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

  2.比较成本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成本、自然条件等因素对国际分工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惟一的和根本的因素。实际上,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条件等都对国际分工有重要的影响。

  3.比较成本理论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

  (单选)按“两优取其优,两劣取其次”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俄林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热门资料下载:
国际商务师考试论坛热贴:
【责任编辑:聂荣  纠错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课程咨询电话:010-51294794
报考直通车
 
·考试简介:是由人事部与商务部共同组织的全国性考
试,是获取国际商务师职业资格的通行证。
·考试时间:2010年9月11日至9月12日。
·考试科目:《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专业知识》 。
                       MOR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