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概要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教学目的 理想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 (二)教学要求 1. 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 自觉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3.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化为现实。 (三)教学重、难点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讲义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 理想的概念: 是在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 理想的特征:现实性、多样性、预见性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 信念的概念: 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强烈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 信念的特征:稳定性、层次性(其中,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3. 理想与信念的关系: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2.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3.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即能使人心灵充实安宁,避免空虚迷茫,又可塑造高尚人格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二节讲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是科学性、革命性与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共进 3.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实践性是其基本特征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 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以及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1.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三节讲义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 立志当高远——立下鸿鹄之志,搏取辉煌人生 2. 立志做大事——即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 立志须躬行——千里之行始足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做起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 长期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 艰巨性:实现理想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3. 曲折性: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理想与现实即对立又统一: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2.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追求理想需要有执著的信念,为理想而献身,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而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五)本章小结: 思考题: 1、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