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考研网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研知识: 资料下载|考研经验|院校招生|专业硕士|考研辅导  考研教材  考研论坛 
 数学: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英语: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政治: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专业课试题  网络课程  在职研
地区信息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六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二)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0-02-07 10:11:18  来源:来源于网络
  • 文章正文
  • 网校课程
  • 资料下载
  • 圈子话题
  • 论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1.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整体。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完善市场体系

  生产要素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商品化,以商品形式在市场上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流动和配置,从而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开放,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发展现代化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3.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是维系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制约。要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保持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需要;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稳。四大目标相互联系又此消彼长,关系复杂,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我国要求在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以国家计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为重要依据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健全经济运行检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手段。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重要的是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构建和不断完善。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积极进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制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

  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方面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坚持广泛覆盖、适当标准、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3.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做到以下七个方面:第一,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扩大个人账户试点。第二,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在全国多数地区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企业裁员今后将逐步依法直接纳入失业保险或城市“低保”。第三,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方法。第四,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第五,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六,做好优待抚恤工作。第七,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热门资料下载:
考研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聂荣  纠错
报考直通车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网上报名,
11月10日——11月14日现场确认。
报名地点:报名地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在高校设报名点。
考试时间:2010年1月10日、11日初试,3月试复试。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