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设 布点原则:以最少的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数据,如实反映项目排放浓度和总量。 布点方法:参见相关技术规范。 (1)废气: ◆有组织排放:布设于各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 ◆无组织排放:SO2、NOx、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高在源下风向2~5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参照点设在上风向2~50米范围内。其余污染物监控点高在单位周界外1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监控点最多4个,对照点1个。 (2)废水 ◆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出口,第一类污染物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生产性污水、生活污水、清净下水外排口;雨水排口。 (3)噪声 ◆厂界噪声:法定边界布设多个测点,包括距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较大的位置。厂界外1米,高1.2米,距任一反射面不小于1米,厂界有围墙要高于围墙。同时设点测背景噪声。 ◆高速公路噪声:在公路两侧距路肩小于或等于200米范围内选取至少5个有代表性的噪声敏感区域,垂直于公路方向距路肩20、40、80、160设点进行噪声衰减测量。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在机场周围受飞机通过影响的所有噪声敏感点设监测点,选在户外平坦开阔地方 ◆振动:测点置于建筑物室外0.5米以内 ◆电磁辐射: ◆固体废物:固废的检查(来源、判定、鉴别种类、产生量、处置方式); 固废的鉴别监测(对照名录和标准鉴别性质) 七、环境可行性分析 1.建设项目规模、选址、布局、选线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建设项目规模合理性: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排污量能否满足当地容量 厂址选择合理性:生活区与生产区的相对位置合理性、 厂界外敏感点是否得到合理避让、 减轻某些污染物对厂界外敏感点的影响; 工艺路线是否顺畅、生产物流能否顺畅节约能耗,降低排污量 选址选线及布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是否避开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同时不对敏感目标造成直接危害 •是否符合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规划的要求 •不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 •从区域或大空间长时间范围看,选址选线不影响区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潜在的地区或目标。 说明规划方案分析,提出优化方案设计的评价结论。 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正确性的判别 通过各专题分析评价,综合分析预测、评价的正确结论;并通过综合分析确保各条结论的正确性;评价结论不能与报告书中相关内容说明发生矛盾和偏差,以及某些结论的绝对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