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书店 学校  题库 论坛  网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郑州 | 天津
 考研网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研知识: 资料下载|考研经验|院校招生|专业硕士|考研辅导  考研教材  考研论坛 
 数学: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英语: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政治: 真题|模拟题|学习指导|讲义辅导  专业课试题  网络课程  在职研
地区信息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基本知识复习讲义十七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09-07-11 09:00:49  来源:来源于网络
  • 文章正文
  • 网校课程
  • 资料下载
  • 圈子话题
  • 论坛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在国内,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国民党的反共方针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3)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是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的。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其狭隘,这决定了它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国民党存在着维护特殊利益的集团,它“愈来愈流露这样一种信念:追求统一和民主的中国,他们将丧失一切”。正因为如此,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来没有准备去履行政协协议。蒋介石以扩大内战的行动,使政协协议成为一纸空文。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国民党军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国共关系破裂。中国共产党以坚持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进行自卫战争,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二、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个战场上的攻势作战,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中央的战略意图是:不等完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和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超过敌军,就“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迫使敌人转入战略防御,改变敌我攻防形势。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6年5月4日,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土改运动的发展表明,解放战争在胜利推进的同时,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深入发展。经过这个运动,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国民党陷入危机的原因
  国民党政府和官员们贪污腐败、大发胜利财;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人民意愿;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拒绝实施社会改革;国民党投靠美帝国主义,具有明显的反民族性质。
  (2)学生运动的高涨
  在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国民党当局加紧了对爱国民主运动的镇压,1947年10月以后,爱国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反抗斗争的浪潮。由于他们愈来愈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上面,学生运动的主要口号便由“反饥饿、反内战”改为“反迫害”了。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这些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2.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出第三条道路,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实行的方法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但中国战后的客观形势决定了人们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中共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1949年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同年春毛泽东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成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

  四、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无论是战争的规模或取得的成果,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此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随后,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所部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的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
  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原因
  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
  (2)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热门资料下载:
考研最新热贴:
【责任编辑:聂荣  纠错
报考直通车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网上报名,
11月10日——11月14日现场确认。
报名地点:报名地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在高校设报名点。
考试时间:2010年1月10日、11日初试,3月试复试。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