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高频命题点」(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一个采分点)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为了改造世界,必须认识规律,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完成认识的任务。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错误观点: 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在哲学史上表现为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唯理论和经验论又各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可能考材料分析题) 1、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个飞跃的条件一是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二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2、第一次飞跃是否可靠,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这一飞跃既指导了实践,又检验了认识。 (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1.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含义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能力,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非理性因素包括:①情感、意志,它们不属于认识能力,而是一种精神力量。②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这类因素虽属于认识能力,但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的特点。 2.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1)动力作用(2)诱导作用(3)激发作用 (四)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一个采分点)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由于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人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类的实践和认识的永无止境,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 |
热门资料下载: |
考研最新热贴: |
【责任编辑:聂荣 纠错】 |
|
阅读上一篇:考研马哲认识论复习指导(一) |
|
阅读下一篇:考研马哲认识论复习指导(三) |
|
|
报考直通车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难度分析 |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汇 |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九 |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八 |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七 |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门测试参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门测试参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门测试参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门测试(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门测试(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门测试(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