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院校   出国留学  航空航天  海乘海员  播音艺术  影视动漫  酒店管理  自费大学  计划外招生
 推荐院校: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翻译学院 电子科技学院 物资学院 北大资源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    高校招生报名热线:010-51291357  51291557

中国传媒大学制定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方案

作者:高校招生网   发布时间:2010-05-18  来源:

  从2009年开始,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将所属六个本科专业合并在一起,统一按照电气信息类进行大类招生,并采用2+2培养模式,在第四学期进行专业分流。为了使专业分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学院于2010年3月成立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方案工作小组,并组织专人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十余所国内知名高校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情况进行了网上调研。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信息类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草案)。

  2010年4月13日、5月11日,信息工程学院先后召开两次2009级本科生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方案工作组会议。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剑波、副院长蒋伟、史萍、柴剑平、党总支副书记关亚林,学术委员会主席李鉴增以及各系主任、副主任、骨干教师等参加了会议。

  在4月13日召开的工作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国传媒大学史萍副院长介绍了2009级本科生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工作思路和整体安排,李绍彬副教授将前期进行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网上调研情况向大会作了汇报。会上,全体与会老师围绕《实施方案》(草案)进行了充分讨论,老师们对学院专业分流可能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

  会后,围绕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并结合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际状况,工作组成员赴北京大学高校就专业分流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并修改形成《实施方案》(第一版)。同时,学院对2009级学生专业志愿选择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形成详细的统计数据。

  在5月11日召开的工作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史萍副院长将近期学院就专业分流所进行的各项调研考察工作进行了梳理。孟放副教授和李绍彬副教授分别就北京大学“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实地调研情况和《实施方案》(第一版)的具体内容向与会老师作了介绍。老师们围绕《实施方案》(第一版)进行了深层次的讨论,对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实施方案的进一步完善。

  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和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前期围绕专业分流工作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考察,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后期,学院将在学院师生中进行广泛摸底调研,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对第一版专业分流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预计在7月形成第二版方案;经全院教师大会讨论通过后,于下学期初形成终稿。同时,学院将在2009级学生中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让学生充分了解学院各专业及课程设置;预计2011年3月,学院将全面启动2009级学生专业分流申报工作,并于2011年5月完成分流工作;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2009级学生将进入专业培养阶段。

  大类招生和培养是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的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大类招生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大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考生专业志愿的盲目性,学生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后再选择专业方向,目标会更加明确。为了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优势,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工程学院自2009年开始不再按具体本科专业招生,改由按“电气信息类”统一进行招生。学生入学后前两年不分专业,统一学习基础教育课程和电气信息类大类平台课程,在第二学年末按具体本科专业进行专业分流。不同专业的学生除了必须完成具体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之外,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相关课程。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阅读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课程咨询电话:010-51291357?51291557
热点专题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北京五洲树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