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0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13位青年教师赴中国教育电视台挂职锻炼仪式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会议室举行。中国教育电视台康宁台长,中国传媒大学副校级领导、中国教育电视台吕学武副台长,中国传媒大学社会服务与发展办公室卜希霆主任,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候隽副处长,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各学院及研究机构的13位挂职人员及中国教育电视台接收挂职教师部门和频道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仪式。 康宁台长首先代表教育台领导和全体员工对传媒大学专业实践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校台合作表示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康宁台长指出,推进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紧密型战略合作,为把中国传媒大学建设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传媒大学,将中国教育电视台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高水平的国家专业电视台,共同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是适应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合作培养人才是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来台专业实践教师年富力强,都为“70后”人员,党员和博士毕业人员比例高,13人中有博士10人,硕士3人,人员所学专业学科分布广,是传媒大学为教育台输送的重要人才力量,要服务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针对来台实践教师的特点,结合教育台业务发展情况,特别是新媒体业务拓展等工作,康宁台长对教师实践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深入教育台业务工作一线,了解和掌握电视节目运行规律,以便对所从事的教学专业相关工作岗位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更好地结合教育台工作实际有效开展工作;二是要带着教学、科研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参与实践,通过对媒体工作环节和过程的认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对接;三是要结合教育台的工作需要,参与台内项目工作的立项、研发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对于实践教师提出的关系我台发展的急需项目,将给予人、财、物等方面支持;四是要针对教育台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实践结束后每人完成一篇工作调研报告,为教育台发展和工作改进提出意见和建议。康宁台长建议,三个月实践结束后校台双方召开一个座谈会,总结教师实践工作成绩和经验,畅谈工作感受和体会,实践教师平时要多与台沟通,随时可以通过发短信、电子邮件、面谈等方式向台长、部门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向所在部门介绍业内的一些经验,发挥自身授课特长优势给台内同事讲课,同时也要求台内接待实践教师部门要多征求实践教师意见。康宁台长还介绍了教育台发展战略、新媒体建设、学习超市建设以及新闻改革等情况。 副校级领导吕学武副台长结合自身挂职经历代表校台双方发言,要以教师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台紧密型合作关系,主动为促进校台双方沟通与合作服务,并对专业实践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了解业界最新的发展动态,扩大专业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二是要努力奉献,将所积累的丰富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到工作中,与教育台同事沟通、交流,工作要扎实,要积极参与教育台的各项工作;三是每一位来台实践教师都要作为校台双方深化合作、加深友谊的一颗种子,要珍惜和抓住实践机会,为校台合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会上,中国传媒大学社会服务与发展办公室代表学校介绍了传媒大学教师挂职锻炼的背景和意义,表示了学校对青年教师挂职项目的高度重视,认为这一举措有助于青年教师深入实践第一线,了解业界最新的发展动态,扩大他们的专业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力,从而达到强化传媒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目的。同时代表学校感谢教育电视台对本次教师挂职项目的大力支持,并期待今后双方能够在更多层面、更广阔的领域内进行深入合作。此次传媒大学教师来台专业实践共有教师13人,到教育台8个部门参与工作,自8月10日到岗,为期三个月。 见面会后,教育台人力资源部组织来台岗位实践教师观看了教育台建台20周年宣传片,参观了教育台的新闻中心等工作场所,了解了"学习超市"建设情况,以帮助来台实践教师尽快熟悉教育台情况,顺利开展实践工作。 参观结束后,来台实践的教师纷纷表示,要抓住实践机会,认真为教育台服务,不断充实自身工作经验,提升自身教学、科研与实践能力,为推进校台深度合作、深化校台友谊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紧密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教育台每年将接收一定数量的中国传媒大学业务骨干到台进行挂职和岗位实践,通过人员的交流参与专业研究和实践工作,不断提升挂职人员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水平,带动两单位的人员培养工作,并不断加强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传媒大学战略紧密合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