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高校招生频道,为考生提供专业的报考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高考好专业 名校招生 在线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8:00-20:00

论“订单式”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条件

来源:百度 时间:2009-06-29 11:56:04

      “订单式”培养条件之一 ——企业需求与支撑

       企业是学生将来的归宿,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直接使用技术人才的地方,因此,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相关企业的需求与支撑,这是由“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一方面,为了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必须有大批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供学校进行比较、选择。因此,只有当社会上出现大批企业具有迫切的用人需求并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对于具体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而言,企业必须对某类人才有迫切需求,同时最好能具备为学校提供包括资金、技术、设备、实习实训场所等在内的各种必要支撑的实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订单式”培养条件之二——学校的专业优势

       在教育市场上,要获得企业的人才“订单”,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最根本的是取决于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实力以及社会声誉。专业实力强的学校,有充足的师资,合理的教学计划,完备的教学设施,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强,岗位适应能力快,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这样的学校就更容易引起企业的关注,最终以自己的专业优势来实现与企业产学合作和“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培养条件之三——产学结合教育信息网络及咨询机构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与企业共同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一方面学校的毕业生不能很快找到工作,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有大量的高新技术含量大的一线岗位找不到适用的人才。订单培养模式从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两方面着手,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学校要有效实行订单培养模式,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联系,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同时向企业介绍学校办学特色及订单合作教育模式,建立订单合作教育用人基地;同时在校内向学生推荐企业,对学生进行就业咨询和指导。在学校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做这些工作,因而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又一基本条件是:院校内建立强有力的产学结合教育信息网络及咨询机构,以保障招生、就业、联络企业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订单式”培养条件之四——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与技能,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是企业愿意接受订单的重要前提。因此,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行订单培养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

     (1)完善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

       校内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应按照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设计和布置,配备符合培养目标的常规设备和先进设备,并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培养企业意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应做到紧跟科学技术及经济建设的发展配备教学实训的软件和硬件。一方面教给学生前沿技术与技能,另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能搞科技开发和生产加工项目,为基地运作和持续发展提供“造血机能。” 

     (2)全方位的校外实训网络

       校外实训基地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依托,学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校企双方紧密结合,成立有企业代表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全方位的校外实训网络。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形式是直接将企业作为实习和工作训练场所,将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培训三个月到半年,将校内学到的技术知识和在校内实训基地掌握的基本技能,用于企业的生产实际,并且全面了解和掌握生产运作过程和管理过程,优秀学生还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另外,企业也通过有偿或无偿提供设备,充实校内实训基地

      “订单式”培养条件之五——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学的硬件条件满足后,还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但要精通理论和业务,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实际指导和动手带着学生做。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自己能先做到,这样才能真正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保证“订单”教育的实现。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做法应是:一是靠培养,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承担科研项目,参与技术革新与改造,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改革与教材编写等工作,以多种形式和手段促使教师提高业务和教学水平;二是靠引进,可从社会上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在订单教育中,许多课程是由企业调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承担,他们已成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订单”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承担教学工作,可以说他们也是学院的双师型教师。

       “订单式”培养条件之六——适应订单式培养的课程与教材体系

      “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的“订单”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因此,其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是经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和认可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方面进行改革。由于“订单式”教育因企业和岗位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因此,专业的课程结构必须是模块化的,这样才能根据不同企业订单的要求组织教学。

     “订单式”教育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模式,需要开发和编写适用的教材。学校教材体系从内容到形式都应适合订单教育的特点。如专业教材可以做成活页式的,便于进行更新和修订。教材的编写工作要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或者征求他们的意见,去掉那些与生产实际不相符的内容,增补紧密联系实际的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以保证学生学到有效知识和技术。

       “订单式”培养条件之七——“一教双证”的教学体系

       为了完善我国的劳动就业准入制度,高等职业学校还应积极参与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贯彻和推行工作。 “一教双证”,即学生在毕业时除获得学历证书外,还必须获得一个乃至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这种教学体系很好的解决了以前的学历教育与劳动准入资格相互脱节的问题。要根据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特点,设计出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考评在内的教育教学体系,保证学生能在学成后顺利进入经济建设大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指出:要认真落实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21号)文件精神,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主体专业,推行学生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试点工作。

        总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学校的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将人才培养事业引伸为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事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有利于院校利用企业这一优质实践性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利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很好的解决了办学、用人和就业三方面的问题,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因此,我们说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学校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帮助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方式。而上述七条是实现这一最佳方式的基本条件及我院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航空乘务、电子与通信技术等专业的实际做法与探索

年招生 在线报名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校方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招生对象: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招生对象:年龄在16-19周岁之间的初、高中毕业生
    招生对象: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
    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
    招生对象: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招生对象: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相关文章推荐
    .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