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
柳建明(22分)
值得商榷有“计划方案”
某杂货店因其“总销售收入增加的20%源于新增加的药房”而计划增加“服装销售”等多种业务,认为该方案“在今后两年会使利润更大的增加”,然而,该方案存在诸多逻辑错误,其结论是否可行仍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该方案的前提建立在“新增加的药房导致了总销售收入的增加”之上,但并未说明收入增加是否带来了利润增加,而收入增加却并不必然导致利润增加,此处存在“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即使“收入增加”确实导致了“利润增加”,其原因可能与药房在当地竞争对手少等诸多因素相关,并不是因为“药房数量的简单增加”所导致。因此,该方案的前提存在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其结论的基础,导致结论的可信度严重受损。
其次,该方案建议增加的“服装销售”,“汽车修理”及“餐厅”业务是否在当地具便优势方案中,并未给出具体分析,也未给出具体调研数据以支持该方案的可行性,因此,即使通过增加上述业务能使该杂货店成为“唯一”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店方,也不必然得出其“利润”必将增加,将获得“超出竞争对手的优势”的结论。相反地,若上述服务并不具备同业竞争优势,却可能给杂货店带来负面效应。
最后,消费者虽然关心购物是否“便利”,但并不仅仅只关心“便利”,这种片面逻辑将给杂货店的经营带来很大风险。因为,消费者更关心的可能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其它因素。因此,建立在该前提上的结论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综上所述,该杂货店的方案存在诸多逻辑错误,缺乏充分的调查分析,该方案对杂货店不具备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
钟灿栋(22分)
荒谬的推理
想当然的认为消费者购物主要关注“便利”,同时,以销售收入增加20%来预测今后利润一定会增加,并计划增加服装、汽车和餐厅业务,并认为一定获得超出竞争对手的优势,该推理是缺乏依据,也是非常荒谬的。
首先,“减少消费者的搜索成本,因购物时主要关注的要素就是便利”。该推理是想当然的,是非常草率的。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消费者购物越来越趋于理性,他们不仅仅关注价格,更多的消费者却关注质量与服务。尤其是对于药品这类特殊产品,毫无疑问,价格不是首选,质量才是第一位的,而且品牌也很重要。也许部分消费者关注价格,但不能依次推出所有消费者都主要关注便利即价格。
其次,目前销售收入增加20%,来推理利润在今后两年一定会有更大增加,也是站不住脚的。药品市场竞争激烈,而且存在很大变化。例如药店某类药利润可观,万一被药检局因某些原因列入禁止销售的药品,势必会影响该药店的利润,这样两年后就必然很难有大的增加。
最后,增加服装、汽车修理,甚至餐厅,并一定 竞争优势也是不必然的。在药品行业经营好,在别的行业未必经营好,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更何况,各类行业都有各自特点,并且即使某类行业,也有经营好的,也有经营差的,依次简单类推是很荒谬的。
综上所述,既不能凭经营草率地去推测购物者主要关注便利,也不能毫无根据地推理投资陌生的行业一定会获得竞争优势,否则,不要说赚钱,恐怕会赔得很惨。
李群(22分)
一份不具说服力的计划
所给文章认为由于总销售收入增加的20%来自杂货店新增加的药房,进而减少消费者的搜索成本,提供便利就能在今后两年利润还会有更大增加的说法在逻辑上存在许多漏洞,不具说服力。
首先,文章并没有说明总销售收入增加20%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如果这一时期为传染病、流行病高发期,那么就不能保证以后药房的销售额,犯了时间停滞论的错误。众所周知,环境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无数的事例说明了药品销售市场是变化多端的。
其次,总销售额与利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总销售额包括产品成本,人工费、房租和税收等多方面费用。而利润是扣除各种成本与费用后的净剩额,总销额大,利润未必就高,二者并不具有必然性。
再次,便利只是人们在选购商品时考虑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主要因素,商品价格,质量也许才是关注的主要因素,而且便利和利润之间也不存在因果关系,由于交通的改进,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居民倾向于一个大批量采购,便利只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另外,从药房收入的增加,也不必然地推出增加服装销售和汽车修理业就会市场形势良好,由于不同行业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同,商店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销售业绩也必然存在着千差万别。一个位于商业步行街的商店开设汽车修理业务再怎么宣传,最终也只能“关门大吉”了。
综上所述,由于该篇计划存在着概念混淆、不当类比等方面逻辑错误和漏洞,因此是一个无效的计划。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