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披一袭巫师袍,手拿一根黑色的魔杖即将升读北京大学中文系研二的学生林品,身穿这样的服装在影院里纪念比较后一部《哈利·波特》电影。其实,2001年就迷上《哈利·波特》的林品,曾在“学年论文”中写过哈利·波特,堪称一位“骨灰级”的资深哈迷。
长相 戴圆框眼镜 老师都叫他“哈利”
1.83米的身高,清瘦的身材,皮肤很白,穿着“哈利·波特”英文印花的白衬衫,让林品在北大校园里很扎眼。
7日下午,林品对记者说:“林品这个名字别人不知道,但说起中文系有个人长得像哈利,好多人都知道,就连老师也这么叫我。”
“2001年上初二,我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演"哈利",同学把奶奶的圆框眼镜镜片拿下来让我戴上,结果还真像,于是就得了这个绰号。”
学习 写“哈利”论文 拿到全系比较高分
作为资深“哈迷”,林品不自觉地将哈利·波特融入到学习中。
大三那年,他选择了《哈利·波特》作为学年论文的主题,分析这部书超越了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界限,并探讨了现代技术和奇幻魔法之间的关系。结果,这篇花了2个月构思、7天完稿的论文,拿了那一年全系的比较高分95分,这篇5万字的论文,至今仍在师弟、师妹手中传阅。
生活 特制通讯录 用“麻瓜”和“巫师”分类
林品作为哈迷不仅体现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更是如此。
他读中学时曾有一本特制的通讯录,将联系人的称呼分成了“麻瓜”和“巫师”两类“麻瓜”是书中对不了解魔法的普通人的称呼,而在林品的世界里,前者是指不懂《哈利·波特》的人,后者则是和他一样热爱这部作品的人。
回忆这十年生活,林品一般不说年份,而是以《哈利·波特》小说面世的年份纪年。例如,初一对他来说,就是哈利·波特第四部书出版的时候。
大四拍摄毕业照时,由于学士服像巫师袍,林品特意戴上一条电影中格兰芬多学院的原版领带,为自己的学生时代留念。开学就要读研二的林品正在一家门户网站做实习编辑,他在工作中使用的笔名也正是“哈利”。
林品说,他梦想着去英国旅游,把电影中的每处场景都走一遍,还想去一趟那个和魔法世界连接着的国王十字车站。
相关阅读推荐:
考研培训辅导热线:010-51264100 51268840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22
2011.08
一、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简称招生单位)招收硕士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
21
2011.08
2012年考研政治之马哲高分备考笔记 ......
21
2011.08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重点:社会形态理论;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与人的发展 一......
21
2011.08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重点: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两个);二、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系......
21
2011.08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什么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1
2011.08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本章复习重点: 一、认识的基础和本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