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
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辩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03年34)
请回答
(1)九方皋相马方法高明之处何在?
(2) 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第二题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
第三题
材料1 甲、乙二人各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全都望子成龙。甲教孩子死背唐诗宋词,并尝试着让他分辨形近的字。第一天教个“人”,第二天教个“入”,第三天教个“八”,让孩子分辨“人”、“入”、“八”的细微差别。结果,孩子很快就厌学了。乙则让孩子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寓教于快乐之中。一次,乙给孩子买了几只不同的兔子:有大兔、中兔、小兔;有白兔、黑兔、灰兔。乙问孩子:“它们一样吗?”孩子答:“不一样。”问:“怎么不一样?”答:“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问:“那么,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在乙的循循善诱下,孩子终于归纳出了它们都有“长耳朵”、“短尾巴”、“三瓣嘴”等特点,并知道这是一种称之为“兔子”的共性,进而形成了“兔子”的概念。后来,乙又给孩子买了猫、狗、鸟……并带着孩子参观了动物园,形成了“动物”的概念,弄懂了动物的一般特征。由此,孩子初步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
材料2 某幼儿园上观摩课,讲授磁石。每个孩子的桌子中间摆着磁石及左、右两组东西。左边一组为:铁钉、铁片、铁碗、铁块;右边一组为:木头、棉花、橡皮、玻璃。老师让孩子分别用左、右两组的东西接触磁石。由于左边的东西都是铁质物品,故而能够被磁石吸引;由于右边的物品都是非铁物品,故而不能被磁石吸引。老师归纳说:“左边的物品尽管存在着差异,但全都具有铁质的特点;右边的物品尽管也存在着差异,但全都具有非铁质的特点。因此,磁石吸铁。”听课的专家们对这堂课评价很高,认为它给孩子的教益不仅仅是懂得了一个自然的常识,更重要的是进行了辩证思维的启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运用辩证的认识法则,比较甲、乙二人教育方式的优劣。
(2)结合材料2,阐述幼儿园的观摩课何以进行了辩证思维的启蒙。
(3)结合材料1与材料2,说明乙的教育方法与幼儿园的观摩课之共同点。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得有用
01
2009.07
30.如果我们留意自然界,会发现生物与环境往往存在着惊人的和谐。譬如,很多生物形成了与环境的颜色基......
01
2009.07
17.唯物辩证法认为(94年理2) A. 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 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
01
2009.07
一.选择题 1.假象是 A.人的一种错觉 B.不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C.人对事物本质的歪曲......
01
2009.07
第四题 材料1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
01
2009.07
二.材料分析题 第一题 某报载有这样一篇报道:某资本家曾雇佣30个女工为其从事缝纫劳动,后因女工不断......
01
2009.07
一.选择题 1.无论你的味觉器官如何灵敏,也不会品尝出这块从商店买来的面包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