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建设
近几年,学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历史、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数学、植物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美术学),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太赫兹光电子学),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1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和研究基地(历史学),1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3个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数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级重点学科(数字文献学),24个北京市二级学科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遗传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学、俄语言文学、音乐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美术学、基础心理学、光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自然地理学、地图制图学语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宗教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纳米光电子学、学习与认知、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太赫兹波谱与成像)。
学科点具体分布情况,请考生到我校网站上查看。
二、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博士点4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生物学、艺术学、地理学、心理学、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点1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另可接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港澳台以及国外留学生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研究生。具体的学位点及专业学位点分布情况,请考生到我校网站上查看。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