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前身是北京师范学院,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北京市市属重点大学。各类在校注册生总数28,183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475人,硕士研究生4,881人,博士研究生394人,成人教育学生11,139人,外国留学生1,294人。已经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快速增长。
学校设有93个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十五”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7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18项,“973”计划合作项目9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2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1246万元。
同时,产生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较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我校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刊物Science和PNAS发表论文各1篇,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发表论文3篇,在Genetics发表论文2篇,在Molecular Cell发表论文1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十五”期间合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60余项,全校科研专项经费增长1.4倍,在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发表社科和科技论文710篇,在国际三大检索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91篇,出版著作806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41项。2007-2008年两年间,学校又取得了10项零的突破。
1、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世界史、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植物学)
2、国内地理学领域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零的突破
3、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
4、国家级特色专业零的突破(小学教育、西班牙语、数学、地理信息系统)
5、历史学院郝春文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实现了我校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零的突破;
6、数学科学学院刘兆理教授“临界点理论中若干前沿问题研究”课题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现了我校在此方面零的突破;
7、数学科学学院刘兆理教授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并获得了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国家级奖零的突破;
8、刘新成校长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项目获批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现了我校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零的突破;
9、生命科学学院晏月明教授以第二主持人身份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农业领域唯一的一次一等奖,对我校来讲也是零的突破;
10、我校地理学教学团队和世界近现代史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实现了我校国家级教学团队零的突破。
在上述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原有基础上都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比起优秀大学来说,我们还有许多差距,在许多方面还需加倍努力。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