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2002年考研政治重点新增考点透析(一)

来源: 时间:2009-05-26 11:35:23

  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南斯拉夫分裂为5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2个国家,加上其他一些国家,共有27个国家走上制度转轨的道路。经济上从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治上从原来的共产党一党执政或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向多党制和以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西方民主政治体制转变。在意识形态上放弃社会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在对外关系上,进行全面的政策调整。

  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的比较严重的挫折,使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陷入低潮。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的挫折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运动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苏东剧变虽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挫折,但它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第一,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局部的暂时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展。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在顶住巨大的国际压力的情况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苏东剧变从本质上讲,它是前苏联领导集团背离社会主义的结果,是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苏联模式的破产。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能调和的产物,是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符合历史规律的必然趋势。苏东剧变不等于社会主义的破产。第三,回顾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它并不总是直线向前发展的。和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替代旧的社会制度一样,社会主义是波浪式地迂回前进,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这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要我们能正确地总结经验与教训,将使社会主义更加成熟和充满活力,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邵汉德(北京师范大学)

  二、邓小平理论概论部分

  (一)、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这是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修改新增的考点。在2001年考试大纲中的提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2002年新考纲中这一考点的修改,更能全面地说明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首先是邓小平理论继承、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以及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这一点很重要,就是邓小平强调的“老祖宗不能丢”。从这个意义上也就是说他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但是,邓小平理论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新、发展。就是说,邓小平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的经验,回答了当代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宝库作出了新贡献。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创新,内容很丰富。党的十四大报告全面论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九条内容。十五大报告又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上的发展、创新,比较突出的理论贡献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理论等等。

  (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意义和方向

  这是第四章第二节中的第一个考点,2001年考试大纲中的提法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现改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相应地与此相关的标题也作了修改。经济结构的提法比产业结构更宽广,经济结构包含了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这一修改体现了“十五”计划纲要的精神。

  我国经济发展中碰到的比较大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农业基础薄弱,高新技术落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所以“十五”计划纲要确定,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通过对经济结构进行全方位的战略调整,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1、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2、调整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3、调整地区结构,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4、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三)、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从略)

  (四)、加快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和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振兴支柱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从略)

  (五)、实施以德治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从略)

  (六)、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这是第十三章第二节新增加的一个重要考点。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江总书记指出,党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比较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对党的建设理论,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所作出的创新性贡献。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在新形势下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讲“新概括”,因为“三个代表”的思想不仅科学地总结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成败的经验教训和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而且把这些历史经验同新时期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而确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一步指明了党的建设的方向;讲“新发展”,因为“三个代表”的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着眼于新的世纪,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根本性质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阶级和群众的学说;讲“新要求”,因为“三个代表”的思想在进一步强调党代表中国比较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同时,鲜明地提出了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先进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影响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先进文化渗透到先进生产力之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是比较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三个代表”的关键是能否“代表先进”,党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发展的前列。

  总之,“三个代表”的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实践中,对于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江总书记说,这“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目的是要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

向美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1)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但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比较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比较好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2)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八十年。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①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②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1)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毛泽东在这个集体中,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不以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字命名,这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这就象马克思主义中也包括恩格斯的贡献在内,但是它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而不以恩格斯的名字命名一样。

  3、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因为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所以,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如“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已被“文化大革命”的实践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就不能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说过的话都是不可易移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是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两种态度都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是中华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它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如何反对外国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如何摆脱封建专制统治下造成的黑暗和愚昧?如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之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

  (2)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只有革命,才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为中国现代化开辟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1)在多次武装起义和保路风潮的推动下,1911年10月10日,在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社的革命党人的组织领导下,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同时,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全国有15个省和上海市也宣告独立,清政府陷入土崩瓦解之中。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2)由于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足以同反动势力相抗衡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经济封锁的压力下,孙中山被迫于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标志着辛亥革命失败。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指出:“从孙中山先生开始,才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孙先生开始的革命,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么?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3)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传播开来并深入人心,任何复辟帝制的企图都遭到人民的反对;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④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清王朝,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从而为以后的中国革命开辟了道路。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3、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破产及其原因(以下详解从略)

  4、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5、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6、无产阶级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7、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8、党在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9、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10、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郭政平(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26

2009.05

培训现场学员逆反心理分析及应对

  刚刚在广州讲完STT的公开课,气氛热烈、效果明显,这次学员的素质很高,包括北京大学的研究员、博......

26

2009.05

2002年考研邓小平理论概论要点精析(二)

 (六)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

26

2009.05

2002年考研邓小平理论概论要点精析(一)

 (一)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

26

2009.05

2002年考研政治理论"三个代表"问答集锦

2002年考研政治理论"三个代表"问答集锦2002年考研政治理论"三个代表"问答集锦(一) 2002年考研政治理论......

26

2009.05

2002年考研政治理论"三个代表"问答集锦(三)

 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对我国公民进行社会主......

26

2009.05

2002年考研政治理论"三个代表"问答集锦(二)

  四、如何理解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七一”讲话》明确提出:“......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