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高考补习班(3)
其五,补习班带来的“泡沫质量”影响了学校的形象以及校际关系,与中央的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比如想方设法留住高分段学生,所谓一个好学生要为学校作三次贡献;比如无序竞争,不择手段,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等等,加剧了教育这方净土的污染。
其六,大量的达线生选择复读,对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不少省市复读的达线生是以“万”来计算的。据说,有一个县近年来高考成绩突出,原因何在?达线800人,就有差不多400人复读,应届生当年几乎都不走。
其七,激烈的竞争、浮躁的氛围和过重的工作量,使教师疲于应付,实在无暇静下心来钻研业务,造就的是一批长于应试技巧,缺少专业素养,缺乏发展后劲的伪“名师”。同时,补习班明显的商业气息,已经影响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就公开逗乐说:“拉来一个达线生,咱们老师的高考奖就又多一千块。”教师们感慨万端:“以前学生考上大学对老师感激不尽,现在寡淡得多了。”师生关系事实上是被扭曲了。
其八,影响了高中规模的扩大和高中教育的普及,甚至是以漠视整个高中应届生为代价的,是高中教育一种畸形而无序的发展,是一种典型的饮鸩止渴、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
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分析:“以前补习班的危害不明显,这几年一膨胀,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后果太严重了,造成的重复浪费更是惊人。再不采取措施,我们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从何谈起?”
这是全国不少省市痛下决心取消补习班的原因所在。其中山西的措施就很有力度,并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出路——堵疏结合,平稳过渡
取消补习班是一个敏感的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成为社会问题。
今年春天,山西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从2005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分批分类,到2007年在全省的公办高中一律停办补习班。同时,提出了示范高中底线制以及减少或取消招生计划等处罚措施,并要求各级政府高考评估时将应届和往届分类统计成绩,以降低办补班的热情。
公办高中不允许办补习班,那么有复读需求的大量学生又该如何呢?山西的思路是政府负责,分步实施,逐步过渡到社会力量和民办高中。即综合治理,堵疏结合,合理引导,健康发展。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补习班的问题如此复杂,能取消得了吗?这种疑虑和担忧是普遍存在的。2005年7月13日,在吕梁市高中教师集中培训的开幕式上,山西省教育厅领导作了专题讲座。有人当场递上一张纸条,问省里对补习班是什么态度,当听到“坚决取消,决不手软”的答复时,一个让人意外的场景出现了:体育馆内的3000多名教师一下子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12天之后,省工作组奔赴各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项检查。结果超出了工作组的想象。第二小组组长、原省教育厅普教处处长何汉耀感慨地说:“下边确实做了许多工作,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看来取消复读的前景是乐观的。”
其实,山西不少地方早在几年前就停办了补习班,其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阳泉模式 “认识深,起步早,措施硬,效果好”,这是专家对阳泉市做法的高度评价。该市只有130万人口,可这个“弹丸之地”却长达十几年执山西高中教育之牛耳,且各校之间旗鼓相当,“均衡发展”,老百姓上学是不大考虑择校的。2002年,该市经过一番内部“斗争”后,决心在“高品位上运作”,市内的三所高中率先停办补习班;现在全市15所高中,除平定二中和玉泉中学外,“补习班”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今年高考该市在全省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人口近300万的太原市,也是早在几年前公办高中就全部停办补习班,完全由民办学校和社会力量来承办,同样形成了区域性的良性“生态环境”。
——“太行”模式 长治市共有13所公办高中,省教育厅直属的太行中学在其中并无明显的优势。2002年高考,他们的应届生300人中考上了60人,补习生300人却考上了160人,使该校在全市打了个翻身仗。可就在这年秋天,该校毅然停办了补习班。与“阳泉模式”不同的是,该校是“孤军”奋战,这更需要勇气!毕竟每年要损失近200万元。值得欣慰的是,该校高考升学率近年来直线上升……
——孝义模式 今年盛夏,孝义教育局对全市的补习班进行统一部署,对四所公办高中是批班数和人数;对民办的则主要是“审”教师。一旦发现你聘用公办教师,哪怕是一个,预交的5万元就变成了罚金。结果好几家民办的补习班,纷纷到周边的县市“求贤若渴”去了。最头疼的事情,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晋中模式 “政府出面,统一管理,大‘同’小‘异’,抓点带面”。具体来说,就是实行申报制度,按省厅2005年“不超过应届高三人数的25%”的要求,批准全市18所公办高中今年可招补习班56个,共2690人(以前补习生在12000人左右),并实行学籍备案管理。如有违规者,有关部门即可查处,并没收其非法所得。在此基础上,各县又可有自己的做法。比如介休所有公办学校的补习班今年就彻底停办,并由教育局委托一家私立大学“同文书院”,民办公助,集中来办。昔阳县则委托给“教育技术服务中心”。祁县的民办力量薄弱,为保证教学质量,教育局出面组织“祁县高考复习中心”,逐步向社会力量过渡。运城市盐湖区等地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
不少教育专家建议:“应该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高考质量评估体系。最起码是将往届生与应届生分开,包括高考报名以及上级部门对各校的高考考核方案,要有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当然,尚有诸多问题值得注意和警觉。比如,公办退出补习班市场之后,这块领域的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比如,如何尽快培植民办和社会承办补习班的力量?
阳泉市看得更远一些,该市教育局局长赵平有说:“补习班推向社会之后,这笔收入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流向,经费毕竟还是制约我们发展教育的因素。办补习班的成本低,垄断性又强,一支粉笔,一本资料就可以让你上大学,有一个小板凳一年收一千块钱,吃不住量大呀。一旦流入某些办学思想有问题的人手里,就会形成暴利。所以,这块市场公办学校退出后,不能放任自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该市已经形成气候的民办补习机构,运作规范,蓬勃发展,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责任编辑:王晓冬)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