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透视高考补习班(2)

2008-05-27 14:58: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总之,现在的补习班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和使命。

  当然,不少学生在作出“补习”的决定时,并不轻松,压力很大。大概与此有关,现在也有一股“潮流”,刚够“二本”的应届考生当年就走,家长表示支持:“何必要在补习班多浪费一年呢,反正以后要考研哩,路关键是在自己走。”

  B.学校:高考离开补习班,更不行啊!

  然而,补习班市场的繁荣应该说正是学校自己培植的结果。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学校才是最大的赢家,而且是“双赢”——强劲的升学率和鲜活的经济效应。此外,补习班还是打造名校“品牌”的终南捷径。

  首先,学校是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和刺激这种“消费”。一位县城高中的校长一语道破天机:“高三拼本钱,再怎么抓也难有大的突破,与人家好学校根本拼不过。不如狠抓补习班,集中好老师,一年就见效。只要高考一好,整个学校当下就活了,当年高一的招生就有好生源了,收的钱也就多了。反正社会上只认你考得好,又搞不清是补班多,还是应届多。”补习班的成绩计入学校的高考升学率,本来是高考评估的含混或漏洞,现在却成了学校兴办补习班的不竭动力,也是补习班难以禁止的症结所在。

  补习班的另一个特有功能,就是可以优化生源,重新洗牌。一所学校只要升学率与经济效应的“互动”进入良性循环,当“庄家”即“高考大户”的时代就会到来。

  说到底,升学率是一种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利益。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补习班的不明身份恰好形成了政府规范办学的真空地带,成为一个学校市场因素最活跃的“自留地”,并为其迅速壮大提供了广阔天地。

  对许多“中不溜儿”的学校来说,补习班带来的则是一种难言的尴尬:不办,不行!办,就行吗?代课教师要发补助,还要发高考奖,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优生要免费,达线生还要发“工资”。羊毛出在羊身上,于是只能是“狠”下心吃定后边的三分之二,少1分交多少钱,明码标价。而且,还要占用有限的优质教师资源。可如果不办呢?升学率有可能马上下跌,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竞争对手乘机扩大地盘,生存有可能立刻就成了问题。因此,大家只能是咬着牙硬撑着!而竞争一旦进入白热化,也就顾不上手段光彩不光彩……

  C.教师:带补习班有意思……

  教师,在补习班是一个“打工者”,但又是一个既得利益者。带上一年,就能领到少则千元多则成万的高考奖,对一个教师而言,能不诱人吗?且补习班容易出成绩,能迅速推出“名师”。在填“个人简历”时,“多年带高三补习班”成为最有分量的一句话。是的,带补习班意味着被重用,甚至是一种实力和荣誉的象征。最关键的是,教师是整个补习班运作的具体操作者,特别是班主任,作用非凡。

  D.社会:不上补习班,让孩子们干啥?

  假如某所学校要取消补习班,当地政府可能首先会不乐意:不让孩子们上补习班,让他们干啥?的确,在当地政府的眼中,补习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考得好”已经成为一个上下都公认的体面政绩;何况补习班办好了,不但可使当地生源不外流,还能吸引周边的学生,对当地经济的拉动和社会就业的适度缓冲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老百姓也会说:“补习班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国家的政策是在鼓励嘛,媒体上报道六十多岁的人都能考大学。”

  显然,从某种角度来说,补习班已经成了一个多种利益的“共同体”,甚至涉及地方利益。一位权威人士说:“本来社会上有复读的需求是正常的,补习班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不正常的是,现在过于庞大的补习班市场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补习班应该以不挤占应届生资源为前提,应该由社会力量来运作。”

危害——补习班,不取消不行了!

  “政府只能提供三年的高中教育,多一个补习生,就少一个应届生。这对应该享受高中教育的学生是不公平的。有家长会说,我也出钱呀!但高中教育是公共利益,大量的投入还是由国家来承担的,而且高中教育本身就是稀缺资源,是极为有限的,你是挤占了别人应该享受的资源,并且是优质资源啊。”一位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层领导指出。补习班的存在是对国家普通高中三年政策的背离,是公办高中教育领域的“违章建筑”。这是其危害之一。

  其二,补习班的迅速膨胀导致整个高中教学领域的“生态系统”开始失衡,教学重心出现位移,喧宾夺主,主次颠倒,严重影响了应届生的教学质量,并且必然产生“应届不行靠补班”的恶性循环,促使教育周期不自觉地延长。这难道不是高中教育的一个怪圈?

  其三,过早地给学生和家长以心理暗示,增加了他们对补习班的依赖心理。同时,补习生与应届生在“时效”这个层面上,显然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在高考时却享有同等的资格,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且一届顶一届,似乎形成了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多米诺骨牌”。而且,靠时间硬“磨”出来的大学生,即便是品牌的,总体来说能有多大的后劲?

  其四,“高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只是一种应试训练,岂能成为正规学校的组成部分?以语文课堂复习为例,第一轮就要“消化”一本50多万字的大部头复习资料,还不算月考和周练之类。而后模式化的毫无新意的“练兵”题铺天盖地而来,你别无选择,只能挣扎在茫茫题海中,努力而又机械地咀嚼被精细化了的“旧”知识。

  三年前,一名女生信心百倍地来到邻近县城的一家“高考大户”补习。可两个月后,就落“泪”而逃。她说“实在吃不下那份苦”:每天早晨五点多就起床,晚上很晚才休息,一个月只休息一天。有一次上自习时,她突然头疼,同桌便扶她回到宿舍,并倒在床上都睡着了。等再到教室时,她俩的课桌已经被班主任抽走……用的复习资料不知是哪儿搞来的,同一个知识点,别的资料训练100道题,这本可能有200道,做得人头昏脑胀。最受不了的是,大家一天到晚都很少说话,人人课桌前堆着一尺多高的资料,当你不小心很响地推开教室门时,立刻会有几十颗戴着眼镜的脑袋,冷漠地从书堆后伸出来……

  “我再坚持下去,就要神经了。”她说。耐人寻味的是,家乡人在善意地指责女孩“没毅力”的同时,对该校补习班的这套“严”字当头的做法盛赞不已。这是教育之悲,还是喜?显然补习班已经将应试教育推向了极致。

  (责任编辑:王晓冬)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