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复习攻略:历史各类题型答题模式

2012-09-28 13:06:49 来源:考试吧

  1.时间排除法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时序性较强,在高考试题中必然会有所体现,有的是具体时间,有的是大概时间,只要我们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忆得非常准确,那么解题就非常迅速和容易,其实90﹪以上的选择题都能通过时间排除法来排除。

  例如: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觉醒的历史条件包括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阵营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④无产阶级觉悟的提高和斗争性加强⑤马克思主义诞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本题看起来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其实只要搞清楚题目的核心是“工人运动兴起和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强调的时限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答案也就出来了,因为①和⑤不符合题意。

  又如:2009年全国卷2的第14题(试题略)

  此题看似难于判断,其实只要根据课本知识明朝与后金之间的战争主要是发生在山海关外的辽东地区、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战是发生在今新疆地区再结合示意图首先就可否定参考答案B和C,明朝对瓦剌主要采取防御战略,不可能深入到蒙古高原的腹地,因此又可以否定掉A,因而正确答案只能是D。

  再如2009年全国卷1第18题: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扞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提干明确限定时间为1917年(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指向为否定孔子,联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就不难判断正确答案为B。

  2.词语排除法  高考选择题的备选项项中经常有一些绝对性的词语,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词语的选项往往会有问题。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基于此,我们在做题时,除非教材中明确表述为“最早”、“第一”、“完全”、“始终”、“全部”等以外,在拿不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该选项是错误的。

  例如: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

  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

  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

  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计划与市场也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已,有效的就是适合的正确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的变革往往稍迟于经济的发展,题目中的A、B、C三项表述均有问题,而且都带有一些绝对性的词语,如A项中的“只有”、“才能”,B项中的“不适合”,C项中的“必须”等太过于肯定与绝对,故本题正确答案应为D。

  

  (责任编辑:韩志霞)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分享“2013高考复习攻略:历史各类题型答题模式”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