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2012-09-28 13:05:23 来源:考试吧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备考导航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从而为现代社会的政治活动提供经验与教训,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封建社会****统治有利有弊,展望今后命题,很有可能出现一些与当今干部人事制度、机构改革、民主化进程、反腐倡廉等热点相关联的古代政治制度的新题型。早期政治制度对社会伦理道德影响深远,可联系全球华人祭拜黄帝陵和认祖归宗现象,认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的意义。

  二、专题知识归纳

  1、基本制度——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萌芽于战国

  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

  度。

  (2)建立于秦朝

  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

  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

  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

  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责任编辑:韩志霞)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分享“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