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学业规划与个人发展学(十四)(12)
5、学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原理
如果我们对前面的公式(3)进行一定的改造,则学业规划在个人价值生产及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能更一目了然的表现出来。如果把人才价值a1及个人投入b2都看成个人发展要素(时间、精力、资金等)投入的函数,则人才价值(a1)及个人发展效率(L2)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a1=J=a×W×(N×T×V×E)c× 或者:J=aW(NTVE) c (4)
个人的发展效率为:
L2=P= a×W×(T×V×E)c-1×N c× 或者:P=aW N c (TVE) c-1 (5)
(其中a 为某一常数,0≤C≤1)
上式中,J,P,W,N,T,V,E,C,D,S 分别是指人才价格(一般是指工资水平),个人发展效率,人才职位,个人天赋(职业潜能),学习时间、投入精力、经济投入,学业与个人天赋的匹配度(或称学业规划与管理系数),人才市场需求量,人才市场供应量。
从上面公式中可以看到,个人价值与自身职位的选择成正比,职位的选择就是理想、志向的选择,人们常说无冥冥之志,必无赫赫之功,志不强者智不达,等等。都说的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使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必然要选择比较高的职位。这也就是笔者前面讨论的职业价值论的内容。
N为职业潜能或个人天赋,即在某一职业领域最有天赋,并且在此领域将来成就大小如何等,显然个人的价值与其天赋有着正相关关系,即在某一方面有优势,并且优势越大,则在该领域获得的个人价值就会越大;
T、V、E分别指时间、精力和资金,都是个人资产,一般情况下,个人价值的大小也与其个人资产的投入(俗话说个人努力)有着正相关关系;
并且,从上面公式中可以看到,要让自己的天分(N)、投入(T、V、E)与自身价值成完全正比,其关键因素在于C的大小,C为学业规划与管理系数,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学业规划与管理。如果选择的学业路线合适,学业管理高效,则C比较大,那么我们的投入才能体现出价值。如果学业规划与升学决策失误,学业管理失效,则很可能导致C为0,那么再多的投入也对自己的个人价值没有影响,反而在效率方面成为负的影响。并且C的影响还体现在以未来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把握,C越大,则对供求关系把握越准,于是造成供求关系对个人价值有巨大的提升作用。
个人价值或发展效率与人才市场的需求量(D)成正相关,与人才市场供应量(S)成负相关,而要确保人才供求关系对个人发展呈促进作用,则也与C(学业规划与管理系数)的大小关系密切,C越大,则市场供求关系对个人价值的提升作用越大。
总之,个人价值公式及个人发展效率公式告诉我们,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及其能否顺利实现和个人发展效率的高低,不仅与个人的投入(学习与工作)紧密相连,学业规划与管理能力的大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能创造价值,更要会经营价值。促使个人价值的顺利实现,并且最大限度地实现。
通过前面的路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初中毕业后的学生面临着两大任务,一个是学业规划,一个是勤奋学习。本书重点论述学业规划的原则、方法及具体的制定等等问题,从而为中学生的成才提供战略思路上的方法论。人才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其实就是说服社会接纳和肯定自己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也是一场战争,是为了征服社会(市场)以肯定自己价值的战争,那么我们在战争开始之前就需进行必要的筹划和设计。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矣,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矣,多算胜,少算不胜,况未算乎。就初中毕业后的学生的成才之路而言,也是需要庙算的,这一庙算就是学业规划。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学业规划呢?
这就要研究学业规划与我们人生发展路线图中的第三个目标(再次目标)之间有何联系及关系。人生发展路线图中的第三个目标(再次目标)为实现就业。实现就业的本质就是把自己作为人才资源初步地销售出去。要顺利地实现销售就要研究市场需要和自己的人才资源,然后通过一定的学业开发将自己潜在的人才资源开发成现实的人才价值。又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知道,不同的职业及岗位具有不同的价值,需要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的价值,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因此,职业价值高的、收入高的职位其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者说学业成本(时间、精力、金钱)也应当高,反之亦然。但在现实社会中,尤其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这一规律被供求关系及具体的分配制度大大地扭曲了。于是社会上曾经出现过“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的现象。当然,现在这种现象大为减少。但新一轮的大学生就业难风潮及技术工人荒正在流行。这其中的原因既包含了大学生没有实现自身人才价值的最大化,更有社会现实用人机制、供求关系等等因素。因此,我们的进行学业规划时,一方面要学其所长、所爱,将自己的人才价值开发成最大,另一方面要考虑未来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将自己未来的求职风险降到最低。
(1)、职业价值对学业生涯的影响
另外,在规划学业生涯时还要符合这样的原则:那就是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少,见效快。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就业目标,实现个人经济上的自立和相对自由。前面一再提到,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学业生涯进行开发。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兰德的职业分类,我们可以对不同类别的职业所要求的学业生涯进行社会、经济分析。霍兰德教授将不同的职业按其人格的匹配度分为六大类型:研究型、管理型(企业型)、艺术型、服务型(社会型)、工具型(现实型)、常规型(事务型),每一种类型适合于不同的人格。这六大类型通过一个六角模型表现出来,其中连线比较短的相关度比较较强,否则比较弱。
图4-2 图4-3 图4-4
那么,在这六种类型职业中,按照笔者在前面对职业价值的分析,从其对社会做出贡献大小的可能性来看,管理型和研究型两种职业与人们社会生活的联系最广泛和最密切。从事这两种职业的人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四类职业,也就是它们的人生舞台要大于其他四种类型,因此它们的职业价值在一般情况下要大于其他四种类型,其他四种类型分别处于这两类职业类型的基层。另外,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型、艺术型、工具型这三种职业主要是与事物打交道,而管理型、服务型、事务型则主要是与人打交道,因此笔者可以将这个六角形转化成为两个三角形(如图4-3、4-4)。其中图4-3侧重于与事物打交道,而图4-4则侧重于与人打交道。因此,从实现个人价值的角度来讲,人们都比较倾向于追求管理型或研究型的职业。
(2)、知识结构对求学成本的影响。
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知识体系,如果把职业分为理论性和实践性两种类别,那么也可以据此把人类积累的所有知识分为三大类:一种是学类知识,一种是术类知识,还有一种是学术结合类知识。学类知识侧重于理论积累,需要花一定的求学时间掌握人类所积淀的研究成果,借以吸收并消化,从而为社会生产服务。此类知识如:理学、经济学、哲学、历史等;而术类知识则更侧重于实践和个人的自悟,在求学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即可,而应该将求学精力投入到实践和运用中去。此类知识如文学、艺术等。学术结合类知识则是既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如工学、管理学、医学等。
下面是用学类知识、术类知识的分类对我国高校开设的十三大类专业进行划分。
学类知识: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理学、农学
术类知识:文学、艺术、体育
学术结合类知识:工学、管理学、医学、法学、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学、职业教育
从职业人格角度来讲,一般认为,研究型人格适合于学习学类知识,而艺术型人格则适合于学习术类知识,管理型、工具型、事务型、服务型则适合于学习学类与术类相结合的知识(如图4-5)。 根据前面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学类知识需要较高的求学时间、精力,也就是说,花费的求学成本比较高。一般都要从普通中学读到大学毕业,甚至还需要继续深造。而术类知识,更多侧重于个人的悟性和实践的积累,因此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的读完中学、大学或者深造。它们各自所需的求学成本如图4-5所示。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业规划时,要认真考虑自己所定的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到底是学类知识、术类知识还是学术结合类知识,如果是术类或者学术结合类知识,则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考高中、上大学,完全可以在初中毕业后上一个中专或中职类学校,尽快进入社会以提高个人发展的效率。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学类知识对应的职业人格式化 研究型
学类与术类结合知识对应的职业人格
术类知识对应的职业人格
求学成本由低到高
图4-5
6、学业规划的策略问题
虽然从知识结构来讲,以术类知识来求职进入社会的个人并一定需要大学学历,但从我国各类学校提供的教学服务以及培养目标来来看,不同层次学校其培养目标有很大的重复,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比如财会专业,中职类学校里开设有,高职类学校里面也开设的有,一些重点大学也开设了财会专业。但作为一般会计人员所需要的知识的技能来讲,经过中职类学校进行培养的学生已经完全可以胜任。更高层次的学校开设会计专业其目标只能是向会计研究方面发展,但适合于从事会计研究工作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学里大量的开设会计专业必然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如家政服务,中职类学校里的学生其知识和技能结构也完全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如果在高校里面还大量招收家政服务的大学生也必然是对教育资源及人才资源的浪费。理想状态下的中职类学校和高职类学校应该基本上涵盖基层五种(艺术、管理、服务、工具、事务)职业类型所需要的教育服务。因此笔者建议为实现自身人才性价比的最大化,首先应该在学业目标一定的前提下追求学业成本的最低化。因此能通过读中职类学校就可以达到的学业目标就不必要去读高职类学校,能通过读高职类学校就能达到的学业目标就不必要读大学。这也是学业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即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业发展效率,以最小的求学成本实现自己的学业目标。另外,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现状来看,管理类及研究类人才的配置市场发育还远未成熟。由于落后的用人机制和体制,大量的此类人才难以学以致用,因此毕业后如果没有其他的人才竞争资源(非内在素质的外在条件,如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经济条件等),则难以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因此,作为中低阶层的求学者,如果没有特别的天赋,则最好选择一些中职类学校、高职类学校的相关专业以求尽快地立足于社会,然后通过继续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李书信)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