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选择题指导与训练(2)
单项选择题
1、汽车大量进入普通家庭后,交通拥挤、堵塞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点。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有些城市开征汽车牌照费。这一做法是政府运用 进行宏观调控。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财政手段
2、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流通等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通过 来实现的。
A、人们自觉实践价值规律 B生产者追逐利润 C、供求平衡 D、价格
3、2005年6月26日,北京奥组委宣布,“ ”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
A、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B、新北京、新奥运
C、分享奥林匹克精神 D、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4、“电荒——上项目——过剩——减少投资——电荒——上项目”,这是我国近几年“电荒”存在的一个怪圈。要解决我国的“电荒”,各级政府就必须
A、让位于市场,不能干预 B、加强立法工作,使我国电力发展有法可依
C、加大对电力发展的财政投入 D、坚持科学发展观,搞好宏观调控
题型二 组合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组合型选择题是不定项选择题的一种变形,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几个(一般设计四个)事件、原理或观点(以下统称为观点),并以数字序号标示;分别选取一个以上代表上述观点的数字所组合成备选项。在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组合型选择题频频出现。在复习备考中,考生必须加强对这类题型解题技巧的探究。
组合型选择题的特点是:第一,考查的知识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二,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解题对策
对策一:“排除法+比较法”是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其做法是:第一步,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和观点,运用所学知识,从自己最熟悉的观点入手,将背景材料、题干与观点联系起来分析判断,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却不合题意的观点,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或明显正确却不合题意的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第二步,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认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观点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这些“相异”的观点哪些更符合题意,进而选出含有这些正确(或最佳)观点的题肢作为正确的选项。
对策二:高频排误法或低频排漏法。在一些组合型选择题中,各个数字被组合的频率不一致,有的被组合的次数多一些,有的被组合的次数少一些,对这类题可采用高频排误或低频排漏法来巧解。所谓高频排误法,就是针对组合次数最多的数字所代表的观点重点攻破,如果能判定该观点错误,则可大面积排除含有该观点的错误题肢;所谓低频排漏法,就是针对组合次数最少的数字所代表的观点重点攻破,如果能判定该观点正确,则可大面积排除未含该观点的题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单项选择题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知识构成的影响
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某地区本已形成独特的柑橘优势,并获得了大面积丰收。但由于受销路等因素影响,柑橘运不出去,致使价格下跌,产品的“优势”变成了果农的“忧事”。从哲学角度思考,“优”转“忧”现象反映了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②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可以起决定作用
③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⑤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A、②④⑤ B、①③ C、②⑤ D、①④⑤
3、为了发挥广告效应,一些企业通过媒体公布虚假的排行榜,对自己的产品大肆吹捧,对别人的产品则乘机贬低。对此,有经济学家指出,产品不能永远靠广告来支撑。这说明
①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最终奋斗目标
③企业只要有良好的信誉就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④企业的产品真正走向市场,要靠广告宣传,更要靠产品质量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4、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大量采用了自主创新的技术。有关自主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没必要区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界限
②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同时不断引进、吸收、消化国外高新技术
(责任编辑:王烨)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