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试题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
2006年湖北卷考查的是题意作文。作文命题是对带“三”的词语的“联想与感悟”,纵观材料中“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等,其实均为带“三”的成语或谚语等,这些涉及了对传统文化知识这一文化底蕴的考查。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原来的话题作文是相通的。准确解读题意是关键,要善于从题目中悟出写作话题。
2005年与2006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路是高度一致且独树一帜的。只是相比之下,2006年的作文命题明显简单了些,更易于考生发挥。尤其就作文的思辨性而言,对带“三”的某个词语的感悟应该比对感悟一段论述性文言文要开放得多,容易得多。プ⒅孛褡逦幕底蕴,符合了“以本为本”的重要思想。更重要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知识,是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了民族文化,对考生有极其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作用。其中,命题材料中引用带“三”的词语无一个贬义词,直指年轻人的积极思想,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写思想健康积极的文章。无疑,文章的思想健康积极仍是作文得高分的基础和保证。2006年的作文命题是极富开放性的:首先,要求是十分宽松的,“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展示个性,自由写出最有水平的文章来;作文内容也极具开放性,带“三”的词语某个不限,有利于考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生活积累来选材行文,做到有话可说,且真实动人。带“三”的词语中“三”往往是多次、多数的意思。对于带“三”的常见词语,“三心二意”“一波三折”之类对一般考生都有所经历;长于抒情的,“一日三秋”“三生有幸”很不错;最拿手叙事议论的可就多了:“入木三分”“不三不四”“两面三刀”“低三下四”“网开三面”;对历史有特长的,结合“三顾茅庐”大抒一笔,也很是不错;可写谦虚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可写道德修养“三省吾身”;可写人生感悟“三思而后行”。就文体上说,在叙事的基础上适当议论抒情或写议论文,易于把这个作文话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开放性不意味着随意,审题还得注意:“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这些词语”就得注意一定是经过历史积淀,富于内涵的成语、俗语等。应该说,深入体会这个词语的意蕴,把作文上升到思辨性高度,是得高分的关键。
满分佳作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
ず北考生
有这样一群聪明的猴子,它们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颗而早上却只有三颗而气愤,于是主人一狠心,一跺脚,说:“以后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儿们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多得到。
坐在考场中,我不由想到了减负中的我们,多少和这群猴子有点相像吧?
我们曾经叫嚷着一天十二个小时在校学习的生活太苦太累。于是,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在校时间被压缩到八个小时。大家都拍手叫好。然而,渐渐地,比傻猴子聪明的我们发现了:“负”并没有凭空消失,它只是被偷偷转移到了家里。一张张的卷子,一本本的习题……我们在家里度过了一节又一节“大练习”“晚自习”。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就像那个故事中,栗子的总数没有变少一样,我们的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变,那么我们注定要付出和没有减负的上届、上上届……学生们一样的努力,才能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或许有人会问:“栗子的总数真的只能是七颗了吗?”唉,主人毕竟太穷了,他只有买七颗栗子的能力,不过,小猴子是他的宠物,无论如何他会想办法买更多的栗子。毕竟,减负是国家在教育方面一个崭新的举措,作为一个新事物,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它还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从某种角度看,我们的减负,似乎就成了国家的增负。ハ衷冢我们中的许多人心头压着的都是“高考”这块大石头。如何减轻这种“升学”的心理负担?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能更轻松地升上大学?这毕竟是国家发展的问题,我自然不能多言。然而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忽视对下代的培养,更何况我们走过了五千年沧桑的中华民族!我相信,随着各方面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减负”一定会冲破各种阻力,达到一种真正的“减负”,决不会任由“朝三暮四”的把戏上演下去。ツ敲矗在这种过渡时期,聪明的小猴子们为了不饿肚子,就该学会自己找栗子吃,不要满足于“朝三暮四”的把戏;聪明的我们也要把握自己,调整好心态,驾驶自己生命的小舟,去寻找一条有着适合自己风帆风向的海道,驶向胜利的彼岸。大海是辽阔无边的,我们知道,这样的路不会只有一条,何必非要醉享“朝三暮四”的虚妄?ノ蠢吹哪骋惶欤当我们看到十几岁的孩子们在阳光下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时,我们的脸上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不再是沉醉于“朝三暮四”的傻猴子,因为主人给了他们更多的栗子,他们是真正幸福的“小猴子”。
【名师点评】
作者审题准确,切入点小,入题巧妙,由“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引出现行教育中的“减负”,衔接自然贴切,比喻生动形象。并直斥“减负”存在的问题:“减负”并没能落到实处,未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考生雷厉风行、敢怒敢言的风格跃然纸上,令人折服。
叙议结合,思维缜密,行文自然流畅,议论恣肆纵横,以理服人,饱含激情。前后照应,最后一自然段意蕴丰富,思想积极,深化中心。プ钅训米髡咚枷氲某墒欤耗芨呶萁瓴地认识“减负”不乐观现状的根源——高考制度和国家社会经济落后,洞察力敏锐;还能顾全大局,大而言之,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最终达到真正的减负,寄希望于美好的未来,对教育的前途充满信心;小而言之,极有使命感,毫不怨天尤人,能懂得把握自己,调整好心态,一如既往地朝着胜利进取。タ梢运担作者的见解高明,直言不讳和理性的思考是本文的亮点。
育路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