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
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拧…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ケA粢酝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ザ源耍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该如何对待代表着过去文明的辉煌成果,又创造出崭新的成果,这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与2001年上海卷的“文化遗产”,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这道题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文化气息,并与高中生日常生活相关,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扩大观察视野和知识积累,写出北京的文化特征,写出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怀。它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眼光,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启迪了将来的高中教与学都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而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ザ笔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引出题目的材料与提示语,从中获取有益的辅导。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审题的过程)是:一、由“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明确题目中“符号”的含义——指那些“能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如果换一种说法,可称为城市的“名片”)。二、由“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拧…”这组举例,明确“符号”的特点——既可以是包括建筑在内的实体,也可以是风俗、民风;既可以是杰出的文艺作品,还可以是那些标志着城市繁荣与发展的新生事物。三、由“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能得到一个暗示:可在文中想象或设计未来的北京将出现哪些“符号”。四、由“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可以看出对“符号”应持的态度,同时这句话也提示了写作角度:既可只说“保留以往的符号”或“创造新的符号”,也可二者兼谈。考生经过这样一番细读,一般而言,不仅题意审清了,立意也大体明朗了。接下来,选择哪一个(或哪一组)“符号”来展开,是关系到作文成败的重要方面。拿到试题,大多数考生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胡同、天坛、地坛、长城、天安门等老北京特有的“符号”和色彩,但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而北京是古老与现代结合紧密的城市,其“符号”不仅是多元的(如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京剧、京韵大鼓、相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能代表北京的艺术“符号”),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形成的,考生应打开思路,将各种现代“符号”发掘出来;要善于以小见大,显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使笔下文章具备视野广阔、气韵酣畅的优点。
满分佳作
北京的符号
北京考生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抹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支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ザ晾仙嵯壬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ツ鞘抢媳本┑乃克柯坡啤⒌愕愕蔚巍K埔欢尉┖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和了砂糖在锅里‘刷刷’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槌,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如此传神!
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在他眼中,老北京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础—《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叹惋“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北京新时代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名师点评】
写好“北京的符号”,需要作者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位考生,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显然是非常熟悉的;对老舍先生为什么能成为“北京的符号”,理解也是透彻、全面的。这都有赖于平日里的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
此文章法上也很有特色:开篇铺排式地展示祥子等四个形象,而且笔笔不离“老北京”三字;结尾段一句“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看似平常,实则巧妙地绾结了前三个段落,使结构更为严谨。至于“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在他眼中,老北京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等片段,比喻之绝妙、句式之灵动,自然也让人赞叹不已
育路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