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政策解读

微信小程序
在职研究生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

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告:青岛农业大学2025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已公布

来源:育路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时间:2025-01-26 18:13:00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测评

青岛农业大学2024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已公布,具体内容请查看正文。

为稳妥做好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根据《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关于做好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4〕1号)、《关于做好山东省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鲁招考〔2024〕20号)和教育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复试录取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一)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校领导小组”),负责对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和协调推进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确保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透明。

(二)学院成立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以下简称“院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学院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组织成立各专业(领域)复试小组(以下简称“复试小组”),复试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复试小组按照《青岛农业大学复试小组工作规范》要求组织本专业(领域)考生的复试。

二、工作原则

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严守工作纪律,规范录取行为,强化工作作风建设,确保复试录取公平、公正、科学。

三、复试成绩要求及复试比例

(一)复试成绩要求

初试成绩不低于各招生专业(领域)的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A类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国家分数线”)且达到各专业(领域)的复试成绩要求(以下简称“专业分数线”),专业分数线见各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细则。

我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总分不低于265分。

(二)复试比例

实行差额复试,第一批次(一志愿)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最多不超过150%,合格生源比例不足的,按实际合格生源数组织复试。其他批次(调剂)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最多不超过300%。各专业的具体复试差额比例见学院复试录取细则。

四、复试资格审核

由各学院负责按照学校研究生处网站公布的《青岛农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青岛农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组织对考生的报考条件、考生身份、学籍学历等复试资格进行审核,考生复试资格审核不通过者,不予复试和录取。考生应签订《诚信复试承诺书》(见附件),承诺提交材料真实和复试过程恪守诚信,考生不得在相关科目考试未全部结束前泄漏考题信息。

(一)复试资格

1.符合我校2024年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的报考条件。

2.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提供准考证、身份证及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https://www.chsi.com.cn)本人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等电子证明材料。

3.往届毕业生须提供准考证、身份证、毕业证书或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本人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因故不能提供的,需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境外高校毕业的请出具《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等证明材料。

4.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除需提供以上(2)或(3)所需材料外,还需提供入伍前有关学历(学籍)材料、《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等证明材料。

(二)加分资格

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退役大学生士兵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含调剂)“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网上报名阶段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请务必在3月27日下午17:00前将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扫描版发送至邮箱:见官网。我校将依据教育部下达的2024年相关加分考生名单,对申请加分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核。届时对审核通过考生进行初试加分。

如果各位考生由于调剂院校或者专业不满意,(或没有达到院校复试分数线),未来还有以下几种出路可选择:

(1)直接就业。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直接就业。

工作2~3年之后可以考虑选择在职研究生,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

(2)继续考研。如果对考研有强烈的决心和热情,可以选择再次备考。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重点攻克自己的弱点,再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3)考公务员或教师编制、银行编制、医院编制、国企等。如果体制内工作感兴趣,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准备公务员考试或事业编考试。这些考试的准备内容与考研有相关性,可以减少复习压力。并且工作2~3年之后还可以选择在职研究生,来助力自己升职加薪!

(4)参加事业单位或企业招聘。如果不想立即投入到考研中,可以选择参加事业单位或企业的招聘考试。利用这段时间先积累工作经验,后期根据职业发展需求再考虑提升学历。

(5)创业。如果不想给别人打工,可以考虑创业。但创业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家人的支持,需要谨慎考虑。

(6)出国留学。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出国留学。如果不想出国还想获得双证硕士,目前有一些中外合作或者国际院校,不用出国也可以在短时间拿到学历学位证书,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增加筹码。

总之,考研失败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阅读全文

一站式择校服务!【免费领取】专业规划&择校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意向专业 :
 意向院校 :
*当前学历 :
免费领取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评测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在职研究生政策变化分析:条件、材料细节需了解
    北京在职研究生政策变化分析:条件、材料细节需了解

    北京在职研究生政策变化大。非全日制研究生门槛提升,定向培养成主流,学历、工作年限要求提高。同等学力申硕宽进严出,申硕资格和考核难度升级。中外合作与国际硕士强化资...

    490评论2025-10-18 08:51:45
    西藏在职研究生证书类型与含金量,好就业的专业推荐
    西藏在职研究生证书类型与含金量,好就业的专业推荐

    西藏在职研究生证书类型有非全日制双证,用于考公、评职称等;同等学力单证,适合医护等评职称;中外合作办学证,外企、跨境文旅企业认可。好就业专业有护理、公共管理、旅...

    510评论2025-10-17 09:10:47
    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就业优势有哪些?对职场晋升有帮助吗
    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就业优势有哪些?对职场晋升有帮助吗

    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通过系统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和学历,显著增强就业竞争力。就业优势体现在医疗行业的高需求岗位,如临床医师和研究员,就业率高且薪资待遇优厚。对职场晋升...

    740评论2025-10-16 10:37:35
    刑法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及考试时间说明
    刑法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及考试时间说明

    刑法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全年滚动,春秋季为黄金期,热门院校或方向可能提前满额。申硕考试报名分四步,3月1日前需在信息平台注册,3月10-23日在中国教育考试网报...

    310评论2025-10-16 09:00:27
    医学在职研究生就业前景分析:晋升、评职称、转型助力
    医学在职研究生就业前景分析:晋升、评职称、转型助力

    医学在职研究生就业前景好,能助力晋升。临床岗位可突破科研短板,护理岗位助转型管理,公共卫生岗位可参与政策制定。评职称上,能缩短年限、满足科研指标,基层还有倾斜政...

    470评论2025-10-15 11:26:17
    重庆在职研究生入学难度与报考条件:2种报考途径解析
    重庆在职研究生入学难度与报考条件:2种报考途径解析

    重庆在职研究生入学难度与报考条件:同等学力申硕课程班大专可入学,申硕需本科获学位满3年,免试入学,申硕统考两门60分及格;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类本科毕业满3年或大...

    760评论2025-10-14 10:18:05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询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张老师

    15901414201

    张老师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张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