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网
 在职研究生咨询热线:010-51264100  13120419940   MSN:kaoyan@yuloo.com 张老师
 在职博士 | 在职MBA | 高级研修班 | 同等学力辅导 |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 在职研究生 | 考生论坛 | 上海在职研究生网

压力背后的坚强—献给所有在职考研者

作者:   发布时间:2008-12-29 09:09:44  来源:
 在职考研,很充实的一年。每天八个小时的工作、空余时间的复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我是2006年7月份本科毕业的,毕业后进入国内一家知名的上市软件公司,做软件研发岗位工作。第一年的工作很快乐也很充实,第二年看着周围的同事、同学纷纷跳槽到外企,和其他人一样陷入了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中,仔细分析了自己的现状,几年内都很难提升,工资也不会有太大的涨幅。慎重的考虑决定考研,投资自己的未来。
  起初想到了辞职考研,可是需要向公司缴纳高额的违约金,生活的现实让我犹豫了,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我,如何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生活一年左右的时间。打电话回家,和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都不同意我辞职考研,考虑到现在工作也很难找,目前的工作还是可以的,而且读研后的情况也是未知。矛盾了很久,最后还是不忍心辞掉这份工作,这份收入至少可以让我和家人衣食无忧。无奈之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边工作边考,这样即使考不上也还可以继续工作。之后便是选择报考学校。既然要考,那就选择一所合适自己的学校,我直接选择了国内一所计算机实力较强的名校。
  在书店购买了《数学十年真题》、《英语十年真题》、专业课教材和历年真题。 找同学借了数学(微积分、线代、概论)的教材。我并没有使用复习指南和其他的一些丛书,不是这些书不好,而是自己确实没有时间看,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
  从2007年7月份开始,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上班前6:00-7:40AM复习英语。每天5:30PM下班回家后一直到11:40PM仔细认真地复习数学教材上的重要的基本定义、基本性质和基本定理。周六周日:全天去附近的一所学校的自习室上自习,学习气氛好而且有很多同路人。一般是6:30AM出发,晚上10:00PM坐车回家。(周末一般情况下不加班) 。
  从2007年9月份开始,晚上下班后7:30PM-9:00PM做数学历年真题,9:00PM-11:40PM复习专业课(两门)以历年真题为指导看教材并分类总结题型和重要的知识点。周末主要是反复做数学历年真题、英语历年真题和专业课的历年真题。每次做真题我都是按步骤一步一步仔细做完,事实上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思路清晰而且事实上并不浪费多少时间。千万不要看一眼题目知道个大概就过去了。切实把各科的每道真题弄明白,相同知识点主意归纳。任何的辅导和重点都不如真题来的直接,真题是考研复习最好的指导教材,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重要的资源。
  一直到2007年12月份,专业课和数学的10年真题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做了大概6遍,微积分、线代、概论的教材反复翻了3遍。专业课由于我上大学这两门课学的还可以,再就是我的工作本身就是实践,所以专业课复习的比较快,有些题目没有看教材也还记得如果去做。从12开始每天早上略看《任汝芬的政治复习指南》 和时事政治材料。
  2008年1月份到考前主要是看了时事政治、英语作文、数学教材(重点是公式)和专业课教材(重点是计算机专业名词解释和填空题)。
  初试复习中我的时间本来就很少,所以我各科都是直奔重点和必考的知识点,数学和专业的复习时间占总时间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英语,次之是政治。
  由于是在职考研,似乎压力很小,考试时正常发挥也没有考虑其他的事情。只是在考前请了2天假,调整了一下。看完后感到英语答的不理想,由于我报的学校是自主划线,3月初就公布了成绩和复试的情况,总分考了333分,不高,总排名39中等偏下一点点(一共招48人左右)。所以3月份成绩出来后一周我就办理了离职手续,因为复试需要材料,再就是我的初试成绩并不高,复试必须认真准备。(此时新劳动合同法已经实施了,不需要再缴纳高额的违约金了,这应该算是意外的惊喜吧。)
  之后就是复试,复试笔试专业课两门120分,面试100分(包括英语)。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复习,我的复试笔试成绩排在了第12名,面试排在了第2名(补充:有工作经验在面试时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计算机这个学科,实践性较强),复试很公平很透明。最后初试成绩加上复试成绩排总榜,就这样我被录取了。
  回首过去的差不多10个月的时间里,感到了一丝幸运、工作上的压力、复习的困难压的我喘过气来,在学校公布了录取名单后我去海边玩了一个星期。我要真诚的感谢考研论坛的研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以上我把自己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希望能给以后考研的战友,尤其是在职参加全国统考的战友,带去一份信心和鼓励,踏踏实实把每道真题搞明白,认认真真的总结,高效的利用时间,多一份自信,就有成功的机会!
【责任编辑:育路编辑  纠错
【育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在职攻硕招生报名咨询电话:010-51264100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北京北三环西路32号恒润中心18层1803室(交通位置图
咨询电话:北京- 010-51268840/41 传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网-中国新锐教育社区: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1999-2010 北京五洲树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