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一站式的学习教育平台

2017同等学力申硕备考常见误区

来源:育路在职研究生网 时间:2016-11-21 15:50:34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测评

  同等学力申硕,由于各校的报录比例不同,使得大量考生被拒绝到录取人数外,另一部分原因是考生选择的院校预想和现实不一致,使得自己被心意院校“拒之门外”,那在备考有哪些误区需要注意呢?

  一、信息渠道不畅通 学习阶段目标模糊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考生,同等学力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渠道相对缺乏,可获得的信息量相对不足,这就使得这些考生在无形中又输人一等。而不同的学历背景和学科知识起点,又使得他们在制定学习阶段目标时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参考,因而模糊程度增强,更加不利于他们的复习备考。这两项因素相互促进的结果就是同等学力考生的考研之路更加曲折难行。及时拓宽信息渠道,明确个性化的学习阶段目标,是同等学力考生与其他考生平等竞技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障。而实现这一点的方式便是借助优势明显的机构的信息与经验积累,在短期内实现突破。

  二、猜题压题。

  根据我们与考生的交流,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把精力用在猜题压题上,其实考试最终靠实力。从命题趋势看,命题人总是有意识地避开大家关注的热点,其目的就是达到公平竞争。所以一定要踏踏实实、全面扎实地复习。

  三、考研学科知识结构不系统

  考研学科知识结构不系统,这是同等学力考生的一道硬伤,处理不好这一项,将最终导致与美丽的梦想失之交臂。要想逆转这一状态,就需要同等学力的考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理顺知识体系,系统搭建知识框架,强化专业知识,迅速达到考研所需要的学科知识起点。该如何着手这项工作呢?这是要求考生对学科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基本思路,提纲挈领的领会要点。要想做到这些,一方面要对学科知识进行全面梳理,然后进行合理的总结归纳,这一过程将使同等学力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搞题海战术。

  一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通过各种题型来检测,选择、判断、简答、案例以及论述都可以相互变通。因此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牢牢掌握知识点。千万不要陷入题海战术。

  五、外力借助不足 无对应专项辅导课程

  有许多同学在考研复习时喜欢单打独斗,希望依靠一己之力与万夫争雄。对于实力超群的人士来说,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广大同等学力考生来讲,这样多少有些义气用事。如果可以借助外力实现四两拔千斤的结果,那又何乐而不为呢?对于自己最担心或是感觉最差的某门课程进行专项加强,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效果,以此来抹平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距,应该还是非常值得的。

  六:用眼不用手,只注重背书。心理学表明,眼睛是具有欺骗性的,它使你觉得自己掌握得很不错,但是真正解题的时候,却无从说起或者漏洞百出。"好记性,烂笔头",因此要勤于动手,边记边看。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备考误区考生需要注意,考生还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不能偏废任何一科,其次,复习的时候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看书要讲求效率,不能太慢。

  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问题,请拨打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010-51264100

  在职研究生考试交流群:131112143(点击加入)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阅读全文

一站式择校服务!【免费领取】专业规划&择校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意向专业 :
 意向院校 :
*当前学历 :
免费领取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评测
    相关文章推荐
    2025年三所知名院校同等学力申硕即将开课,还剩最后报名机会!抓紧!
    2025年三所知名院校同等学力申硕即将开课,还剩最后报名机会!抓紧!

    2026年浙江工商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三所知名院校同等学力申硕即将开课,均剩最后报名机会。入学需提交材料审核,申硕要满足学位等条件,三校各有商科、师...

    790评论2025-09-19 11:14:46
    2020同等学力申硕综合考试难吗?    
    2020同等学力申硕综合考试难吗?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科目有综合和外语两门,关于这两门科目的考试难度,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那么,我们来看看同等学力申硕综合

    00评论2020-04-28 09:03:18
    2019同等学力经济综合考试考点、重点分析
    2019同等学力经济综合考试考点、重点分析

    同等学力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应该紧锣密鼓的开始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的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同等学力申硕经济重点考试

    00评论2019-04-19 10:54:37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报考资格测评
    扫码关注
    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询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张老师

    15901414201

    张老师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对一免费咨询

    张老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