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国际学校择校、备考、国际学校说明会等信息服务!
2016年北京中考已经结束,而每年进入8月,随着中高招录取工作接近尾声,社会公众对中高考的关注度也逐渐降低。可是今年貌似有点“不一样”,街头巷尾议论中对中高考的关注热度不减,不少家长们都会有以下这几个问题:
“中高考改革了,对我们孩子上学是不是不利啊?”
“以后到底什么样的孩子能在中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中考的分数怎么普遍那么高?考了高分也不一定能进好学校吧?”
..........
那么今年的中高考都有啥变化呢?
最明显的变化
李奕(北京市教委副主任)说,从这3年北京的中高考命题来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题目的可选择和答案的开放性,给学生多种选择,满足不同类型考生的优势的发挥,释放孩子的主动权。比如2016年北京高考作文,大作文有“老腔”和“书签”两个选择。“这两个题目有一定的离散度。”擅长写议论文的、擅长写记叙文的都能找到可写的题目,发挥自己的优势。所有这些释放的信号就是,让更多的孩子真正能用自己的优势进行竞争。
这几年,中考成绩呈现连年上涨的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调整了命题难度。比如,去年本市在中考各学科试题中,0.2难度系数的题目将全部取消;中考将不再设置只为高中选拔“尖子生”的难题、偏题、怪题。
针对这种趋势,有人提出质疑:这样公平吗?尤其是对于那些原来的“尖子生”公平吗?
对此,李奕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原来很多所谓的“尖子生”其实是那些靠补习班补出来的“尖子生”、靠补习班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刷”难题“刷”出来的“尖子生”。这样的尖子生并不是真正有质量的学生。“新一轮的改革更加强调的是‘用知识’而不是‘背知识’。”他说,试题更注意考学生的思维能力,考查学生对九年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而非做题的能力;不让学生把能力固化到做题上。试题的变化是要引导教学的走向,使得今后学校的课堂教学更加聚焦思维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难题。
面对中高考改革,什么样的孩子最吃香?
权威声音
什么样的孩子能够更适应未来中高考命题的变化?
思维活跃,视野宽阔的孩子更能适应这种变化。仅仅学教材,僵化地做过去体系下的题目是不行的。思维活跃,关注校园生活,能够在生活和实践当中使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和说明问题,这样的孩子是吃香的。再一个,善于进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也是一种优势。
实际上,孩子掌握知识和未来进入社会,学科之间的边界在某些学段是模糊的,比如一二年级很难分出纯美术课还是纯数学课,或者是语文课;到高中有项目学习班,各个学科综合。未来善于穿越学科边界、善于方法的融通并且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学生是吃香的。
因此应鼓励学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迎接新中高考,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习,甚至走向工作岗位都是有好处的。这次谈到所谓适应中高考,实际上跟孩子一生的成长,以及适应今天的素质教育,这三张“皮”是合在一起。
点评:思维才是是人智力的根基与动力,过去传统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积累与学习, 主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其实是制约、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此次北京市中高考改革再次凸显了思维价值与重要性,今后不去思考、不会思考的孩子将很难适应发展变化的学习与考试中,而爸爸妈妈更要与时俱进,把培养和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
专家解读:孩子朝这几方面发展更有优势
1.广泛阅读、完整读原著,更能考出好成绩
2.多动手多体验,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3.亲近传统文化,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4.擅长逻辑思维和陈述表达的学生更有优势5.善于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孩子更受青睐
因此,面对中考高的改革,家长们要早早的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做好应对策略哦~
复制zxxzxb_yuloo添加关注公众号,或下拉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实时推送相关新闻资讯!
入学帮助热线: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询热线: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学
我要给孩子
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