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关注:19年7月国际学校开放日全国优质国际高中国际初中国际小学推荐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
谁来叩开自闭症儿童心扉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孤独”两个字并不是装酷,而是现实与沉重:他们不用语言进行交流,会莫名其妙地哭闹、发笑,性格固执、脾气暴躁,不惧怕真正的危险,喜欢奇怪的玩耍方式并拒绝正常的学习方法……他们就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他们无法与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甚至陷于一系列生存困境。 [被屏蔽广告]
据了解,中残联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把自闭症患者列入残疾人行列。但目前,对自闭症儿童还缺乏健全的保护体系和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世界残疾人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倾听他们父母的心声。
小晨(化名),9岁,胖嘟嘟的脸蛋、明亮的大眼,看上去是一个帅气可爱的男孩。他不怕生,有时还会粘在不太熟悉的人身边。但是,他看人的目光淡漠而空泛。对于他来说,旁人说的话、运用的眼神和表情,仿佛被无形的东西吸走了。他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玻璃房子里的孤独小人,外面的人对他喊,无论声音再大,他也听不见。小晨的父母告诉记者,孩子两周岁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他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最显著的是不说话。经过检查,被确诊为自闭症。
佳佳(化名),7岁男孩,他对同年龄段的孩子所玩的玩具并无兴趣,特别喜欢玩家中的电器设备,比如电脑。拼图也是他的一爱,他能在两分钟内将中国地图拼图拼好,而且几乎每次都按同样的次序拼装。佳佳还总是执著地做些刻板重复的动作,家里的圆形门把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日常生活用语他都会说,但是其中的含义并没有完全理解。妈妈对他说“叫我”,他也鹦鹉学舌似地说:“叫我。”
一个自闭儿家长的独白:
他是我的孩子,放弃,我做不到
照顾自闭儿童的重任几乎全部落在家人身上。问诊求医、康复训练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一个自闭儿通常需要一家人围着转。
鹭鹭(化名)今年5岁半,是个重度自闭症儿。他的母亲向记者讲述了作为一个自闭儿家长的心路历程。
鹭鹭半岁多的时候癫痫发作,家人才发现他和其他的小孩不一样。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自闭症,伴有癫痫。“当时全家人都完全不能接受,”鹭鹭的妈妈坦言,“我一直相信鹭鹭的病情可以治愈,甚至想在别人知道鹭鹭有病之前赶快治好他”。
为了帮儿子治病,母亲辞掉了干了4年的外企工作,带着他走了国内几家康复机构。在记者的要求下,她算了一下,单今年一年鹭鹭的治疗费用就花了将近10万元。
当记者问到,放弃多年来自己热爱的工作是否难过,鹭鹭母亲表示,“不遗憾是不可能的,我也憧憬过再回去工作”,她淡淡地说,“他是我的孩子,放弃我做不到,所以没有第二条路可选,我只能坚持下去,尽量帮他,看到孩子能一天天有进步,我就已经很欣慰了”。
厦门市残联康复中心培训活动科科长林永鸿介绍,康复培训起码需要2年才能出效果。因此,每年都有因为无力负担而放弃付费培训的家庭,其中大部分选择了进行家庭训练。
入学帮助热线: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询热线:010-51268841
国际学校择校
我要给孩子
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