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国际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择校服务。
微信小程序
国际学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国际学校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68841

400-805-3685

当IB课程遇上儒家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来源:爸爸真棒 发布时间:2018-01-16 13:49:29

  提到IB国际课程,你会想到什么?全人教育,挑战性高,认同度广?提到双语教育,你又会担忧什么,既担心英语水平上不去,又担心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定不下来?

  在IB课程和国际学校都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今天,“中西融合,各取所长”似乎是一种常见的发展方向,也是一种对差异的常见的处理办法。

  在去年年末的一次华语论坛上,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中文教育者和关注者聚在一起,以嘉宾讲解和论文分享的方式共同探讨了国际教育中中文教育的种种理念的选择和操作。其中,来自瑞士的IBO前副总裁Ian博士认为:

  IB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对各种概念的解读应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当IB课程遇上儒家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Ian博士在演讲。

  1

  当IB学习者遇到儒家经典

  在IB教育界有一本重要的论文集《国际文凭课程理念与中文教学的融合》,Ian博士是这本论文集的主编之一。他的演讲部分内容就来自以上论文集中的一篇——《当IB学习者目标遇上东方传统儒家思想:从一个中国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

  这个报告相关的研究始于一种质疑:

  一种以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三种语言的课程,一种扎根于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明显带有一种来自“西方的偏见”,何以能自称国际课程?何以在儒家文化盛行的东亚国家和地区被接受和认可?

  从进入国际学校开始,这种跨越东西文化的“挑战”就屡见不鲜,无论是工作坊,还是研讨会,内容通常是始于差异,挣扎于分歧,也止于“存异”。

  例如德国人图解中西文化差异的24张对比图,就曾在笔者多年前参加的个IB工作坊中被分享过:

当IB课程遇上儒家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你一定看过这套组图吧?上面四张图分别代表德国人(蓝色)和中国人(红色)在人际交往、用餐音量、时间观念、表达意见等方面的差异。

  毫不例外地,Ian博士分享了东方和西方的价值观、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法等方面的冲突带来的一些挑战,但令有些与会者表示“万万没想到”的是,IB理念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也有着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例如IB的十项学习者目标,出现在几乎所有IB课程的指导大纲的前面几页,可以说是无缝渗透于IB整个课程学习的十大基础标杆,而每一项目标,却也都可以从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中找到相应的表述:

  ▼以下内容来自IBO官方文件和Ian博士所引用的论文(点击可查看大图):

当IB课程遇上儒家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以上的比较,揭示了IB的价值观与东方传统儒家思想之间的许多共通之处。既展现了IB本身对不同文化的兼容性,同时也展现了东方传统儒家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

  有趣的是,Ian先生邀请了两位UWC的学生协助他念读Keynote上的中文语录,并询问他们关于刚才演讲内容的看法。仅仅是朗读演示稿中的古文,UWC学生所表现出彬彬有礼的修养和自信从容的仪态已让台下的老师们交口称赞,而在交流环节,学生的回应则展现了他们优秀的独立思考能力。

  Ian博士在进行东西文化比较时,认为西方文化重视个人竞争,喜爱辩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重视集体和睦,回避冲突……就在台下听众如我本人都还处于努力理解和基本认同的状态时,台上的学生已不疾不徐地用实例反驳:

  非也,因为在中国的学校里,老师会拼命地强调,学生每多考一分半分,就会在考上重点大学这件事儿上干掉多少人,这一点儿都不和谐。

  台下听众会心大笑。

当IB课程遇上儒家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Ian博士在讲解“东西方的差异”。

  当然,Ian博士的这个报告不完全止于罗列IB学习者目标与儒家经典文本的各种不谋而合,也分享了日常的教学操作中,老师们因地制宜地解读和与时俱进地处理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案例。

  2

  东方和西方:文化不同,人性价值可以互通

  例如有关“risk-takers”(敢于冒风险的人)这一学习者目标,在受访的中国老师的视角中,敢于冒风险的人(应该)是:

  努力克服自身恐惧,接受挑战,坚韧不拔地进行下去。

  这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应当是“明知爬不过那座山,还是坚持要去”这么简单。

  它应当被解读为一种内化的态度:克己所惧,成己所求,中国文化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当IB课程遇上儒家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敢于冒风险的人”是什么样子?IB课程和中国文化对此有着互通的解释。

  再如有关中国儒家文化里的“忠”,以及它的一些外延诸如孝顺、对一人一国等表达忠诚的仪式和礼节等,都没有在IB学习者目标中以显著的方式出现。(受访的)则中文老师认为:

  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这个“忠”的含义是不同的。可以是对皇帝的,也可以是对环境保护的,还可以是指个人事业的。总之,是比自身更为重要,而你愿意无条件去维护它的某个人或事物。

当IB课程遇上儒家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忠”这个概念则没有出现在IB课程的要求当中。

  由此可见IB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实施过程里,其教育目标与当地的文化进行了互为补充的一体化,在批判性的观察与接受的过程中造就了更为全面的世界观。

  最后,Ian博士还探讨了IB中学项目(Middle Years Programme)“从主题到概念”的学习过程。其中关于“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Ian博士抛出了一个常见的两难情境:

  一个镇子旁边造了一个造纸厂,厂里排出的废水影响了河里的鱼虾等生物,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必须让造纸厂迁出。可是镇子上许多的劳动力都是在造纸厂工作,如果造纸厂迁出的话又会让许多人失业。如此情形,应该怎么办?

  Ian博士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出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

  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解读的方式也会不同,空间、时间、身份认同和各种关系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不同的视角——这就是人性的博大精深。”

  国际学校招生帮助电话:010-51268841

  想要了解更多国际学校相关招生资讯,可以收藏(ctrl+D)本站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北京国际教育,掌握更多相关新闻资讯!

当IB课程遇上儒家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还有疑问?立即在线咨询
国际学校在线咨询

学校最新招生信息/开放日/考试/升学等解答,1对1服务,平均3分钟响应

免费获取:全国100+院校招生资料+学费优惠/奖学金(电子版)

附赠:学校开放日1v1看校预约    1v1升学规划师30分钟深度沟通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经授权后方可发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联系邮箱:2498144268@qq.com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升学/择校难题 立即咨询

    1对1免费咨询

    解决98%的申请入学问题

    长达25年择校服务经验 · 5分钟内响应 · 无限次追问

    • 河北 何****名 5 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 天津 138****800 2 小时前提交了问题
    • 北京 ABCxyz789 18 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 河北 139****678 20 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 北京 Tech_Leo 6 小时前提交了问题
    • 海南 188****7654 12 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 河北 燕****书 001 8 小时前提交了问题
    • 天津 TJU_student2025 5 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 河北 137****321 22 小时前提交了问题
    • 海南 HN_Traveler99 9 小时前提交了问题
    • 天津 136****376 11 小时前提交了问题
    • 河北 135****234 1 小时前提交了问题
    • 山东 189****210 18 小时前提交了问题
    • 天津 TJ_music_fan88 35 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 海南 李****琪 5 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 天津 张****博 42 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 北京 刘****远 15 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 海南 陈****豪 30 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 河北 赵****轩 40 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国际学校院校库
    • 家长您好!非京籍小升初选择国际学校需要考虑政策、可选学校范围、预算以及学校特色等因素,只要规划得当,完全可以为孩子找到合...

    • 家长您好,校园设施是国际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但更重要的是学校如何利用这些设施来实现教育目标。在选择时,应该综合考虑设...

    • 港澳台籍学生在北京读国际学校好吗?可以,若学生希望留港升学,DSE成绩可申请香港八大公立院校,且录取概率远高于内地生;若...

    • 国际学校春季插班的优势有1.入学竞争相对较小2.适应期更从容3.课程衔接更灵活4.个性化关注更多;国际学校春季插班的劣势...

    • 初二下学期转国际学校来得及,因为初二下学期距离高中还有一年多时间,这个时间足够你适应国际学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国际学...

    • 公立学校转国际学校适应期有多长?因学生个体差异、转学阶段及课程衔接难度而呈现不同时长,但普遍需要3个月至2年完成过渡,其...

    • 0
    • 0
    • 收藏
    • 分享

    免费咨询

    电话咨询
    010-51268841 400-805-3685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15910788502

    张老师

    用手机号进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招生政策随时看

    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

    学校简章学费随时查